夏至后迎来盛夏 这几点养生建议请收好

版次:12 作者:刘威

6月21日是夏至节气。正如人们常说的“不过夏至不热”,夏至过后,才真正迎来盛夏高温酷暑。那么,盛夏养生重点养什么?有哪些生活细节需要我们特别注意?本期,就请银川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医师徐娟,和大家聊聊盛夏如何养生。

1

护好阳气,少吃寒凉食物

中医养生讲究顺应四时规律,“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一个总的原则。夏天,自然界万物都呈现出繁茂的状态,天人相应,我们人体的阳气也会向外,浮于体表,这个时候体内阳气就会减少,相对不足。所以夏天我们更需要养护好阳气。

炎热的暑天,冰镇饮料、冰淇淋吃起来非常享受,可是中医却不提倡夏天吃寒凉的食物。另外,西瓜、苦瓜、绿豆汤等虽可以消暑,但这些属性寒凉的食物也不宜过量。对此,徐娟解释说:“寒凉食物最伤阳气,也易伤脾胃。脾胃在五行属土,长养万物,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阳气受损以后,机体的代谢能力就会减慢,消化吸收功能下降,这也增加了多种慢性病的发生风险。”

2

入夏无病三分虚

俗话说“入夏无病三分虚”。尤其是对于痰湿体质、湿热体质、阴虚体质和气虚体质人群来说,盛夏更是难熬。这几类人群在夏季如何调理才能减轻不适感呢?

痰湿体质和湿热体质人群,体内湿气原本就重,而到了盛夏,湿热夹击,会感到更加胸闷气短、浑身困重、疲乏无力,全身都黏黏糊糊的,口舌容易生疮,脸上也容易出油。“适当地锻炼,有利于体内汗液排出,帮助祛除体内湿气。一般建议在三伏天配合拔罐疗法,祛湿效果更佳。另外,夏天还可以多用具有祛湿效果的豆类煮汤,如白扁豆、赤小豆、绿豆等。”徐娟建议。

阴虚体质人群本身津液不足,再加上天气炎热,内热加外热,内外煎熬的一种状态,会让人变得更怕热,还容易上火、口舌生疮、便秘、心烦失眠。徐娟分析说:“阴虚体质的人首先需要滋阴,阴虚火旺的人还需要清热生津,夏天要少吃煎炸、辛辣、烧烤的食物,可以多食用莲藕、银耳、淮山药、百合、雪梨等食物,这些都是滋阴的佳品。”

夏天天气炎热,新陈代谢加快,气虚体质人群更容易出汗,更容易耗气,也容易中暑。很多人会感觉浑身无力,软绵绵的。另外由于天热没有胃口,饮食摄入不够,还会加剧气虚的症状。徐娟建议:“气虚人群,在日常的饮食中也可适当用补气类的药物做药膳,包括人参、黄芪等。山药、莲子、糯米、小米、黄米、大麦都有补气健脾的作用。在运动方面,气虚人群可通过动作舒缓、动静结合的运动增强体质,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

3

养护心神很重要

暑热季节,心火容易亢盛,很多人出现了急躁易怒、心烦失眠的情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情绪中暑”。这种情况如何调理呢?

“从中医角度解读,夏季五行属火,对应五脏为心,夏季就容易出现心系病证,所以盛夏时节,对于心脏的养护是至关重要的。”徐娟还给大家三个夏季养心建议:一是要开心,二是要静心,三是要安心。

开心最好的方法就是笑,适度的喜乐可以使人气血顺畅,心旷神怡。静心的方法很多,比如看书、画画、听音乐、瑜伽、冥想、打坐、站桩都是可以的,最关键的是要行动起来,坚持下去。安心是最难的,很大程度取决于我们内在的力量,很多人表现出心神不宁,很容易受外界干扰。大家也都知道胡思乱想不好,知道生气不好,道理都懂,但很难自控,这个时候就需要医生的帮助,通过调节脏腑气血的平衡,通过不断的正向练习,以达到阴平阳秘的良好状态。

盛夏,运动方面建议以中低强度为主,出出汗有利于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排毒。但是,要避免剧烈运动,避免过度出汗,因为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如果过度出汗,大汗淋漓,就容易导致心气不足,心阳受损,进而出现胸闷、气短、心慌、失眠等症状。

4

天热更要睡好“子午觉”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夏季因为天气热,夜晚睡眠时间会减少,中午温度高,最好是午休一下,这样对心脏有好处,中医养生有一个“子午觉”的说法。“子午觉”就是在每天的子时(23:00~1:00)和午时(11:00~13:00)休息,子时和午时是一天中阴阳转换之时,睡子午觉可以调整阴阳,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午时手少阴心经“当令”,建议休息30分钟左右,即使睡不着,闭目养神10分钟对心脏都有好处。

5

夏季泡脚好处多

很多人认为,夏天太热就不适合泡脚了。其实,夏季暑湿较重,通过泡脚出汗,可解暑散热,帮助排湿、排毒。双脚作为人体穴位最密集的部位之一,此时用温水泡脚能更好地刺激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对睡眠也有帮助。另外,泡脚后再按摩或者艾灸涌泉穴,可以起到交通心肾,引火归元的作用。

夏天虽然温度高,但是不少寒性体质的人还是会感觉怕冷。这类人群,在泡脚的时候,可加入生姜、艾叶、花椒,用以缓解手脚冰凉、痛经、老寒腿等寒性病。

小贴士

夏季养生食疗方

上午

推荐喝姜枣茶,生姜3片,大枣3枚,煮30分钟,趁热喝。可温养脾胃,调和气血。

中午

推荐喝酸梅汤,乌梅、山楂、陈皮、甘草各6克,煮水,冰糖适量。不建议冰镇。可开胃解暑,生津止渴。

晚上

推荐百合银耳莲子羹,可根据个人口味加入大枣、枸杞。可养心健脾安神,美容养颜。

记者 刘威

制图:蔡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