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实施项目100个 新增慢行绿道66.5公里

银川交通疏堵“6+N”工程成效显著

版次:04 作者:李鲲鹏

本报讯(记者 李鲲鹏)7月4日,记者从银川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获悉,两年多来,我市通过实施交通疏堵“6+N”工程,极大改善了城市交通环境。截至目前,交通疏堵“6+N”工程已累计实施项目100个,完成投资17.3亿元。全市拥堵指数、高峰期交通拥堵指数同比分别下降4.54%、1.09%,在全国交通管理四类城市中处于“A+”级水平。

2022年3月,银川市出台《关于实施交通疏堵“6+N”重点工程的决定》,从氛围营造、工程管理等5个方面明确了系统治堵的科学路径,为交通疏堵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强保障。记者了解到,目前,6项重点工程已全部完工,完成投资6.9亿元。N项配套工程共实施项目94个、完工86个,有8个项目正在建设中,累计完成投资10.35亿元。通过实施交通疏堵 “6+N”工程,我市累计新增慢行绿道66.5公里、市政道路40公里,市政道路总里程增加至1145.5公里,道路网密度提升3%,由5.67公里/平方公里增加至5.84公里/平方公里。交通疏堵“6+N”工程还创造了历年来银川城建项目投资最大、工程建设时间最短、市民投诉量最少等多项纪录。

我市通过实施交通疏堵“6+N”工程,不断优化城市路网结构通行效率,组织实施了贺兰山路、正源街、宝湖路等路段快速化改造工程,构建了城市快速路网体系。相继完成了贺兰山路与民族街交叉口快速化改造、团结路(正源街—凤凰街)工程、银川综合客运枢纽工程火车站通道二期工程、金凤五路等一系列重点工程,我市立体交通体系逐步完善。

在建设城市道路的过程中,除了要改善通行环境,还要将生态理念融入道路建设,团结路(民悦街-正源街)道路工程是交通疏堵“6+N”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该项目集合了园林景观大道和海绵公园等市政道路建设新理念,建设生态廊道1.13公里。生态廊道以生态为核心,结合道路景观的场地条件及布局特点,合理布置植草沟、透水铺装、下沉绿地等海绵设施,建成海绵型的生态景观。利用植草沟及雨水滞留带进行雨水的截留及传输,将雨水传输至下沉绿地,增加雨水滞留及下渗,从而达到雨水过滤净化后回用于水景、灌溉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