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陪护”病房不妨试一试

版次:02 作者:孙瑞亭

“一人住院,全家奔波。”家中有人患病住院,照顾看护是个大问题。对此,一种新兴的“无陪护”病房正在多地予以试点。所谓“无陪护”病房,不是真没人看护,而是指由接受专业培训的医疗护理员为住院患者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生活照护服务,实现无家属陪护或陪而不护。

“无陪护”病房这种新模式能否真正改变“一人生病全家忙”的现状?至少从各地的试点情况来看,这一新的住院模式很受欢迎。以往,家人生病住院大多都是家属看护,但普遍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状态,还得兼顾工作,短期还能通过请假等方式来应付,时间一长自然成了难题。面对这种情况,请护工是解决办法之一,但有时候花钱不一定能得到满意的服务,由于入职门槛低,不少护工并不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让患者家属并不放心。因此,“无陪护”病房是基于现实需求的积极尝试,切中了住院“陪护难”这一民生痛点。一来,“无陪护”病房能够让患者家属从分身乏术、疲惫不堪的状态中抽离出来,可以兼顾其他必须处理的事情。二来,陪护病人是个技术活,除了需要耐心地盯着吊针换药、照顾起居饮食外,还要涉及监测等一些相对专业的事项。显然,“无陪护”病房模式就是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为患者提供更专业、更周到的照护。

目前来看,“无陪护”病房从试点到推广,还需要迈过一些“坎”。首先是费用,试点阶段的“无陪护”服务并未纳入医保报销范畴,对很多人来说仍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其次是观念,照看陪护是责任,不能置身事外,而且全交给医院能不能放心?对待新鲜事物,有疑虑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因此要结合实际情况推出一些政策来为患者减负,同时不断细化服务、提升品质,用规范、质量和口碑来赢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另外,要让更多人接受和选择这一新模式,核心还在于医疗护理员的人员配置、专业能力、服务品质。医疗护理员作为医疗辅助服务人员之一,主要从事辅助护理等工作,在工作过程中会进行一些简单的医疗操作,需要具备一定的医疗知识和护理技能,医疗机构要承担起培养医疗护理员的责任,并为住院陪护制定行业标准与制度规范。即便是通过引进外包公司来承担陪护服务时,医院不仅要做好技术指导工作,还要站在患者及家属立场对服务实施监督,从而保障患者能够得到规范且有品质服务的正当权益。

作为患者照护模式的有益补充,“无陪护”病房可以给患者及其家属更多的选择,在推广上要在减轻负担、规范管理、完善监督等方面下功夫、出实招,化解经费保障和人才短缺等现实问题,通过试点不断发现问题、补齐短板、总结经验,从而确保“无陪护”病房能够持续稳定地运行。因此,既要避免在推广上“一刀切”,又要避免不动弹、不尝试,还是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多从患者及其家属的角度出发来考虑对策,帮助他们解决“陪护难”这个老大难问题。

孙瑞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