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一场风

版次:13 作者:刘玉新

“夏至三庚便数伏”,过了夏至,天便一天天热起来,第三个“庚日”便入伏了。或许是沾了“江南梅子黄熟期”的光吧,鄂西南的夏大多闷热、湿润,尤其是连续的晴天,除了夜半偶有凉风,掠过窗外,其余的时间,身子一动就汗涔涔的。

太阳炙烤着大地,夏天的日历上写满了对风的渴望。

记得小时候,热得受不了的时候,我和妹妹就跑到婆婆的怀里,撒着妖地要风。婆婆端坐在藤椅里,手里托着一管马棒烟袋,笑吟吟地扇着那柄大蒲扇,见我们飞身扑来,照着我们的脸,“噗”地一扇,整个人就凉快了。婆婆扇出的那风啊,柔和舒缓,凉悠悠的。

婆婆的大蒲扇是个宝贝,那是爷爷割来的山棕叶煮熟晒干后编织的,图案是朵荷花,一代棕匠的手艺全描绘在棕叶上。也因此,婆婆不让我们小孩子动它。其实,我们要扇子,不外是想摸摸看看,哪里是想扇风?

晚上是最幸福的时刻,星光之下,父亲在稻场上拼几块铺板,开一个大铺,一大家子,睡在悠悠的凉风之下。门前的稻田里,蛙声一阵紧似一阵,耳边蛐蛐叫得欢实。我们就在月亮天里,一边闻着苞谷地里散发的清香,一边甜甜地进入了梦乡。

有风真好!乡下的风,自然,流畅,来自林下泉边,即便是响晴的天,土起瓦盖的老房子,风穿堂而过,热气顿时就消减了大半。

暑假里,跟着父母去椿树坡薅草。那是块远田,坡大路陡,一道道石垱垒起的梯田,从坪里一直层叠到半山腰,弯弯曲曲走上去足有一里多路。我把背来的干粮和水放到田边,才下地干活。

我学着父亲的样子,对着溪边的老林子,打起了口哨。“嘘——嘘——”,高高低低,有时还拐个弯儿,或是连续一长几短,“嘘——嘘嘘嘘”,像打猎时呼唤猎狗,这时候风果真就有了。

起先是看到苞谷叶子微微动了,继而脸上有了感觉,随着凉意上身。风从庄稼地里拂面而来,当你汗流浃背之时,有那么一丝风拂过发际,别提多舒爽了。我手拄着锄把,伫立在半山腰,感受着山风习习,那是世界上最美的时刻。人或许只有大汗淋漓之时,才感受得到轻风柔美,才知道风的宝贵如金。

昨晚,我陪着父亲散步回来,走到小区的楼栋之间,一阵凉风迎面而来,我和父亲同时站定在风口,好几天的燥热一扫而光。小区依山而建,取名畔山林语,院中的桂花树、棕榈树参天而立,走在树下,心旷神怡。父母已经习惯了小区环境,有风无风,他们都会下楼走走,在花坛边坐坐,从春到夏,日子就在轻风里荡漾。

这几年,人们住进了高楼大厦,夏天有了空调,随时可以纳凉消夏,可人们怀念的仍然是自然的美好。夏天还隔得远,有人就在预订高山民宿,准备去享受大自然的馈赠。

预约一场风,去高山,去海边,徐徐而行,款款而归。

父亲对我说,不要辜负了时代的美好!我明白父亲话里的意思,日子过好了,风调雨顺,我们唯有倍加珍惜。

□刘玉新 (湖北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