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文创
绽放地域特色的创意之花
版次:12 作者:李尚
前时,在第二十届文博会落幕之际,一场关于文化与创意的对话也随即展开。此次展会,宁夏以其独特的文创精品——“宁遇四季”系列书签、黄河古瓷花瓶·星河,以及苏武牧羊宁夏滩羊肉,展现了本土元素与现代创意的结合。这些文创产品,不仅仅是商品,更是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挖掘本土文化特色
初见“宁遇四季”系列书签,仿佛看到一幅幅微缩的宁夏风景画,轻轻一转,便能感受到从春到冬的四季更迭;而“黄河古瓷花瓶·星河”则用黄河水和大漠沙为原料,结合古老的制瓷技艺,创造出一种既传统又现代的美感。
当然,在第二十届文博会上,将本土元素与现代创意相结合的宁夏特色文创还有很多,比如“羊氣羊”滩羊毛绒玩具以宁夏滩羊为设计元素;宁夏文创地图将宁夏全域各具有代表性风景、历史景点和文化属性融为一体;名叫“漠吉驼”的骆驼玩偶,萌萌的让人爱不释手……这些文创产品背后,都是设计师对于宁夏本土文化特色的挖掘。
设计师邢龙在2016年到银川创业,发现周围很少看到不错的文创产品,就有心试一试。“我们第一次参加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时,就获得了银奖,后来在一些展览中也获过奖,我就觉得这个东西还挺有玩头的。”在邢龙看来,每次设计前大量查找资料的过程,就像和前人对话,“通过当时的艺术语言可以看出他们是怎样理解这个世界的。我始终相信,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符号。我的设计,就是试图将这些符号以现代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更多人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文创产品的审美疲劳
从最初的北京玉渊潭公园的樱花雪糕,到故宫脊兽雪糕的横空出世,再到三星堆青铜面具文创雪糕的引爆流量,文创雪糕迅速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宁夏博物馆也有一款“鸱吻”文创雪糕,这款雪糕以宁夏博物馆馆藏文物“琉璃鸱吻”为灵感推出,以其精致的做工和独特的文化内涵,赢得了市民的广泛好评。
然而,当这股风潮席卷全国,越来越多的文创雪糕涌现在人们眼前时,问题也随之而来。相似的造型、雷同的设计,让人感到审美上的疲劳。
面对文创产品的审美疲惫,我们需要反思的是:如何在保持文化创新的同时,避免陷入商业化的陷阱?如何让文创产品真正成为传递文化、激发创意的载体,而不是简单的商业复制品?
或许,回归文化本身,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注重产品的独特性和艺术性,才是解决文创产品审美疲劳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文创产品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让人们在消费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与力量。
打造文创产品IP
那么,如何深耕IP,挖掘文化内涵,设计更有文化故事、能与人们产生情感链接的文创产品?在宁夏,葡萄酒产业正沿着“产业+文创”的道路稳步前行,为文创IP打造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与启示。
去年,2023贺兰山东麓葡萄酒非遗文创展举办,现场展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原创作品。其中非遗传承人马全中的作品《硕果累累》,便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他用贺兰石雕刻出葡萄的丰饶与美好寓意,展现了宁夏葡萄酒文化的独特魅力。
“非遗与葡萄酒的跨界融合,不仅丰富了文创产品的形式,更赋予了葡萄酒更深厚的文化底蕴。”银川市葡萄酒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强说,这类活动旨在挖掘葡萄酒文化内涵,赋能品牌建设,通过跨界联动,为宁夏葡萄酒文创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创作具有宁夏特色的葡萄酒文创系列产品,同时充分考虑地域、文化、用途和审美的差异性,让传统文化在焕发时尚魅力的同时,保持其独特性和创新性。”北方民族大学文传学院副院长冶进海说,文创产品要打造IP,需从文化挖掘、情感连接、跨界融合等方面入手,实现文化、产业与市场的深度融合。
IP的打造逻辑
今年6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推出了“犀牛望月”青铜古镜数字文创,该产品通过数字化手段,将馆藏文物以3D建模、点位视频、背景音乐与语音解说的形式呈现,不仅完美复刻了文物的每一个细节,更赋予了其新的生命力。这种特色化的呈现方式,有效避免了文创商品大而全却平庸化的问题,实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目标,提升了游客的认知度和转化率。
对此,冶进海介绍说,面对爆款IP生命周期短暂的挑战,探索一条打造爆款且生命力持久的文创IP之路显得尤为重要,而“犀牛望月”青铜古镜数字文创正是基于此设计逻辑的一种探索。“除了有特色,好的文创,还具有强视觉辨识力和人格化特征的IP形象。在IP开发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外在标志性符号的设计,更要深入挖掘IP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人格特质,通过故事化、情感化的方式,与消费者建立深厚的情感连接。”
记者 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