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录取通知书出错尴尬了谁

版次:02 作者:马高树

马高树

近日,有网友称,宜宾学院录取通知书上将“录”字打成了“寻”字。7月14日,宜宾学院教务处发布更正声明,承认发生了错误,并对工作上的疏忽深表歉意,本着对学生和社会负责的态度,重新寄出更正后的录取通知书,旧的通知书将于报到时统一回收。

此事发生后,立即在网上引发了广泛议论。大学作为教书育人、授业解惑的场所,却发生了这样的低级失误,不禁让人大跌眼镜。事实上,类似的错误时有发生。今年6月,宁波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上出现拼写错误,“University”一词被印成了“Unversity”;去年,广州中医药大学录取通知书也出现错别字,把“报到”错写成了“报道”;也是在去年,巢湖学院在录取通知书里把“9月6日”写成了“9月6月”。这些错误的出现总能成为热点新闻,这对涉事高校来说难免是一种尴尬。作为大学里一年一度的大事,怎么会如此草率。究其原因,大概是责任心不足,如果负责该项工作的相关人员都能端正态度、多看几遍,想必错误就不会发生。

当考生和家长满怀期待领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发现,收到的却是一张有错别字、有瑕疵的通知书,会作何感想。往小了说,会影响这一批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印象和看法;往大了说,会透露出学校治学精神之不严谨,影响招生。

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纷纷进入数字时代,但大学录取通知书一直保留着纸质版的传统。在某种意义上讲,这不仅仅是一张录取通知书,更是一种满满的仪式感,一种对考上大学的热烈祝贺。为此,不少大学推出各种精致唯美、富有创意的录取通知书,表达对新生的欢迎,在网上大量吸粉,引来一片掌声。近日,2024年高校录取通知书“花样上新”,“金”钥匙、四季藏书票、校徽盲盒……将陆续被“快递”到考生们手中。本土的宁夏大学,曾连续多年邀请书法家和老教授手写录取通知书,他们以书法作品的标准,将墨香化为祝福,一笔一画为未曾谋面的大一新生送去独特的见面礼。

时下,正是录取的关键期,各大学理应本着对学生、对学校、对社会负责的态度,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在不出错的基础上,让录取通知书出彩出新,让学生感受到真挚的诚意和足够的尊重。否则,别人不尴尬,尴尬的就会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