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南方、飞迪拜,热销国内外
银川冷凉蔬菜变身富民“热”产业
版次:03 作者:梁小雨
工人们正在采收宁夏菜心。
宁夏是种植冷凉蔬菜的上佳之地,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黄土高原夏秋冷凉蔬菜生产优势区和冬季设施农业生产优势区。
而作为宁夏冷凉蔬菜产业集群的优势产区,银川市近些年以国内国际高端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标准化基地建设为抓手,科学合理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引导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向优势区域聚集,“菜篮子”商品不仅畅销粤港澳大湾区市场,还出口迪拜、蒙古等国,成为银川又一张亮丽的“绿色”名片。
种什么?
品种涵盖十多类上百种
盛夏时节,在永宁县李俊镇古光村蔬菜种植户伍旭继承包的20栋温棚外,一辆辆运输车每日排队等候,一筐筐西红柿、辣椒、黄瓜等新鲜蔬菜被装运上车,准备发往“小任果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做进一步分拣。
过去4年里,伍旭继和宁夏小任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任果业”)达成合作协议,将最初的4栋温棚扩张至20栋温棚,年年种植茄子、辣椒、西红柿、茭瓜、黄瓜等当地传统冷凉蔬菜品种,专供小任果业各大商超门店。伍旭继说:“有了订单和小任果业的保底,我就不担心销路问题了,现在产业发展得越来越红火。”
近年来,银川市高度重视冷凉蔬菜产业发展,成立了“银川市冷凉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并印发了《银川市冷凉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按照效益优先、集中连片、发挥优势原则和调优调强、高质高效的发展思路,高位推动冷凉蔬菜全产业链发展,冷凉蔬菜规模化经营、商品化处理、优质种苗生产能力已走在全区前列,并成功打造了银川供港蔬菜、西(甜)瓜、越夏番茄等一批品质优、市场知名度高的特色产品。
目前,银川的冷凉蔬菜种植主要分为春季设施蔬菜(1月~6月)、夏季露地蔬菜(5月~9月)、秋季露地蔬菜(7月~10月)、冬季设施蔬菜(7月~12月)等四个茬口,由于品种多样化且品质优良,银川冷凉蔬菜在南方市场供不应求。
冬春季以设施蔬菜生产为主,主要品种有番茄、辣椒、西芹、韭菜、茭瓜、芹菜等,其中番茄种植面积最大,占比达32%以上。夏秋季以露地蔬菜生产为主,主要品种有白菜、甘蓝、西蓝花、萝卜及其他叶菜等,全年种植品种涵盖10多类上百个品种,形成了以永宁县、贺兰县、灵武市为主,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为辅的周年生产布局,以及“四季不断档、常年有鲜菜”的供应格局。
怎么种?
多措并举实现优质优价
贺兰县立岗镇民乐村近些年大力推动辣椒种植,从2021年开始试种100亩辣椒,至今已扩种至500亩。“今年我们引进了云南的一家企业,种植工业辣椒,再将烘干的辣椒提炼成辣椒素,进一步提升产品价值。”民乐村党支部副书记杨学廷说,产业形成规模化以后,可以在前端发展育苗,后端发展产品深加工及冷链物流、分拣包装等全产业链。
冷凉蔬菜变身“热”产业,离不开产业布局、规模经营和产业链建设。近些年,我市以建设高标准蔬菜绿色基地为突破口,努力将银川打造成为全区乃至西北地区冷凉蔬菜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在优化产业布局方面,我市紧盯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目标市场,发挥各县(市)区的区域特色优势,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优化产业布局,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向优势特色区集聚,建设了灵武市郝家桥韭菜基地、梧桐树乡沙坝头西瓜基地,打造出永宁县、贺兰县、金凤区番茄外销大县。
在发展规模经营方面,我市积极出台扶持政策,鼓励蔬菜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有序流转土地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推动分散经营向规模化生产方向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同时抓住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机遇,建设集加工、贮藏、配送、销售为一体的蔬菜配送中心,将银川优质蔬菜进一步推向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高端市场,提高银川蔬菜的市场影响力,实现优质优价。
在推进产业链建设方面,全市上下大力扶持冷链体系建设,开展采后预冷、分级包装和保鲜储运,提升外运外销能力。同时发展精深加工,建设了一批产业规模大、技术装备先进、创新能力强的精深加工基地,开发蔬菜汁、蔬菜酱、即食蔬菜等产品。同时按照“市场需求、季节互补、品质优良、以销定产”的原则,鼓励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采取土地流转、土地入股、股份合作、共建基地、协作销售等方式,建立“公司+市场+基地+农户”的现代经营体系,连接产业链、构建利益链、完善服务链,努力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
卖到哪?
畅销国内外迎来无限机遇
从今年5月开始,由宁夏兴耘田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产出的冷凉蔬菜,每周都搭乘国际航班发往迪拜的商超和酒店,银川冷凉蔬菜走出国门,不断扩大“朋友圈”。
宁夏兴耘田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魏新民介绍,目前企业在贺兰县联合农户种植了1万多亩蔬菜,通过预冷快速进入恒温车间,做完分拣包装再进入全程的冷链车,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上都按照标准化操作,只为更好地保证产品新鲜,更好地为所有消费者保驾护航。魏新民认为,银川开放程度不断提升,为本土的农业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目前企业已经跟阿联酋、阿曼、沙特等中东地区国家对接,与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地区国家也在洽谈业务。
魏新民深耕种植业已经28年,他见证了当地冷凉蔬菜产业从小到大、从传统到现代的蝶变。他认为,这离不开产业的标准化发展,完善的分拣、包装、冷链、物流等环节才能让冷凉蔬菜有“走出去”的可能。“只有好的标准体系,才能提升品质、促进冷凉蔬菜形成品牌。我们有上万平方米的冷库、两万多平方米的分拣加工中心,制冰配套齐全,还拿到了大湾区生产基地、港澳出口类的资质。”魏新民说。
记者从银川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当前我市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实施“三品一标”农产品提升行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加快绿色、有机、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并认证“三品一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农产品272个,做到有标可循、对标生产,推动冷凉蔬菜标准示范建设,为全市冷凉蔬菜畅销全国打下坚实基础。
冷凉蔬菜产业已从昔日“家庭菜园子”逐步发展成为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记者从银川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我市70%的瓜菜外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稳定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记者 梁小雨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