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麻辣烫的甘肃省博物馆下一次还能整出啥?

版次:02 作者:刘薇

甘肃省博物馆又整活了。西蓝花、蟹排、丸子……游客们认真挑选各色食材,递给工作人员“下锅”,最后打包带走。是麻辣烫不?是啊。可万万没想到,下到“锅”里的,全是毛茸茸的公仔。

该馆推出的“甘肃(不)土特产”系列IP,灵感来源于麻辣烫,此外还有“冻梨”“樱桃”等萌物一起被“端上桌”,从创意到成品到促销文案,简直逆天。

“马上打车去甘肃省博物馆!”“我的钱包已经蠢蠢欲动”……种草之余,网友不禁调侃:现在的文创产品,可太能整活了!好看、精致、紧贴潮流,如果实现财富自由,我都能搬回家!

文创之创,在于让传统文化以更加鲜活、接地气的姿态融入现代生活。某种程度上来说,就看能不能整活、敢不敢整活。说到整活界的“扛把子”,甘肃省博物馆必须拥有名号。从马踏飞燕“丑成这样必须买”成为馆内销量冠军开始,该馆在热爱“丑东西”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比如造型“显眼”的鲵娃娃、清奇别致的“顶呱呱·幸运蛙”,搞得网友们一度怀疑馆里开了条生产线,专门生产丑东西。不过俗话说得好,丑到深处就是萌,这些文创产品真能掏空你的钱包。

年轻人就好这种趣味,创作能够吸引年轻受众的产品,正是马踏飞燕等奇葩文创出圈的原因。一个多月前,甘肃省博物馆艺术生活馆正式开门迎客,开业之初就出现了排队购买文创产品的盛况。那是一处复合型文化空间,融合了多元化的业态,包括咖啡、烘焙、展览、艺术书店以及文创产品销售等,以生活化的方式触达每一位参观者。加之对消费群体的深刻洞察、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让众多文创产品成为文化传播中的亮点。

将文物与“潮玩”概念相结合,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文旅消费市场及年轻消费群体,才能吸引年轻人参与、互动,成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力量。咱就是说,卖麻辣烫的甘肃省博物馆,下一次还能整出啥?

刘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