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宝莉”卡牌盲盒爆火 孩子沉迷家长苦恼

相关部门:将持续加强监管力度

版次:05 作者:吴春霖

近日,一款名为“小马宝莉”的卡牌盲盒受到未成年人的喜爱,收集“小马宝莉”卡牌逐渐成为席卷校园内外的“新风潮”。那么,目前银川市各校园周边是否有售?家长对此持什么态度?相关部门如何监管?对此,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市场

不少文具店均有售 深受中小学生欢迎

据了解,“小马宝莉”卡牌盲盒最初是美国玩具公司孩之宝推出的一款玩具,随着系列动画片《小马宝莉》的成功推出,使其成为家喻户晓的卡通IP。2020年,卡游动漫宣布获得授权,推出“小马宝莉”系列卡牌。其精美的外观、精心设计的玩法、抽中“好卡”时让人瞬间“上头”的感觉,再搭配上短视频、直播等营销推广手段,一时间收割了不少中小学生消费者。

8月7日,记者在金凤区第十二小学附近的一家文具店看到,店铺里摆满了盲盒卡片。店主告诉记者,“小马宝莉”卡牌盲盒是近期的热销产品,一小包定价5元,一整盒定价100元。“我们店里都是明码标价,现在的小学生购买力很强,经常来购买。”该店主说道。记者随机购买了一包“小马宝莉”卡牌盲盒拆开后发现,除了主角不同,每张卡片的右上角都印着R、SR、UR等不同字母。经了解,卡牌上的R、SR、UR等字母代表等级,此外,卡牌上还有“第X弹”的标志,代表其上市销售时间。等级越高、上市销售时间越早,越具有收藏价值。由于同一系列的卡牌盲盒外包装完全相同,因此购买时无法事先得知能买到几张稀有卡牌或有没有限量卡牌。

随后,记者又随机走访了银川市实验小学附近的几家文具店发现,各店均在售卖“小马宝莉”卡牌盲盒,经常有小学生前来购买。一位小学生告诉记者,“小马宝莉”卡牌盲盒现在特别火,班里同学都在玩。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小马宝莉”卡牌盲盒分为辉月包、彩虹包、趣影包、暮光包、奇萌派对、友谊绘影和典藏版。各个版本价格都不一样,主要是因为不同卡包所包含的卡位(卡片等级)不一样。

除了线下商店,“小马宝莉”卡牌盲盒在线上平台的销售也十分火爆。记者发现,某线上店铺的回头客已经达到10万+,在某直播平台上,也有不少人在线观看。

家长

对孩子吸引力过大 易产生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记者采访发现,为了能够收集到稀有卡牌,有的孩子会整盒购买,家长们表示,孩子买“小马宝莉”卡牌盲盒花了不少钱。市民廖女士的儿子瑞瑞今年上小学三年级了,放暑假前班里流行起抽“小马宝莉”卡牌盲盒的热潮,在小伙伴的强烈推荐下,瑞瑞跟着一起“入了坑”。

“卡牌盲盒都是儿子拿零花钱买的,作为家长肯定不会主动购买。而且这些卡牌盲盒成本并不高,但是商家卖得太贵了,长期购买也是一种经济负担。”廖女士认为,孩子们自制能力本来就弱,一旦产生了攀比心理很容易导致钱越花越多、“瘾”越来越大,甚至会影响孩子学习。廖女士建议,家长们可以和孩子进行沟通,在尊重他们爱好的同时,也要对孩子有一定的约束,让孩子懂得适可而止。

家长金先生认为,卡牌盲盒对孩子的吸引力过大,不仅费时费钱,对孩子的成长也没有太多实际价值,还容易导致孩子过度消费和沉迷其中。相关部门和学校应该对孩子进行引导,让孩子把时间和精力用来多做有意义的事情。

相关部门

持续加强监督检查 护航孩子健康成长

2023年6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以下简称《规范指引》),明确了盲盒经营禁售清单,为盲盒经营划出红线。《规范指引》要求,盲盒经营者不得实施虚假宣传、操纵抽取概率等行为。鼓励盲盒经营者通过设定抽取时间、抽取金额上限和次数上限等方式引导理性消费,自觉承诺不囤货、不炒作、不直接进入二级市场。此外,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规范指引》对盲盒销售对象的年龄进行了严格限制,要求不得向未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销售,还要求盲盒经营者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未成年人沉迷,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鼓励地方有关部门出台保护性措施,对小学校园周围的盲盒销售模式包括距离、内容等进行具体规范,推动净化学校周边消费环境。

记者从银川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近期,我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对我市部分学校周边文具店、便利店、商超等经营主体进行了检查,重点检查在售盲盒产品是否明码标价,经营者是否将商品种类、样式、抽取规则、隐藏款抽取概率等关键信息以显著方式对外公示,并对包装上是否标明厂名、厂址、标准或产品合格证明等信息进行检查,要求商家保留进货单据,做好进货台账,并严格执行相关规定,依法履行社会责任。

下一步,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将持续加强对校园周边文具店等经营场所的监督检查,对盲盒营销中出现的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将进行严厉查处,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同时,将积极协调教育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引导,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消费习惯,为保护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构筑有力屏障。

律师

有必要对面向未成年人销售的盲盒施加更严格限制

上海市联合(银川)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怀灏认为,盲盒迎合了消费者的猎奇心理,如果不加节制,会引发“赌博”心态,极有可能对未成年人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商家销售盲盒除了应当遵守相关法规要求,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还应当明码标价,盲盒经营者应当将商品名称、商品种类、商品样式、抽取规则、商品分布、限量商品投放数量、抽取概率、商品价值范围等关键信息以显著方式对外公示外,有必要对面向未成年人销售的盲盒施加更严格的限制,比如对校园周围的盲盒销售数量等进行具体规范,对网络盲盒购买者要求年龄审核等。

张怀灏建议,盲盒厂家应加强向未成年人销售盲盒的自查,遵守法律法规;家长应履行好对子女的监护职责,并建议通过谈心等方式引导未成年人理性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避免盲目跟风;对于那些涉嫌诱导消费者消费,恣意定价的商家,建议相关部门依法依规进行监管和查处。

记者 吴春霖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