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古道

版次:15 作者:朱敏 (宁夏银川)

沿307国道一路向西,道路两旁的树木翠意盎然。宁夏最常见的几种树在这里都可以看到,白杨挺拔苍劲,垂柳婀娜妩媚,槐树青绿铺呈,沙枣树静谧沉香,它们依次排列在路旁,车子从一片浓密的绿中穿过,犹如驶进宫崎骏的电影画面。在这样的道路中,我百走不厌,单一的风景里孕育着无尽的想象。

目光向左,远远地,看见了西夏陵最大的两座陵墓,它们在空旷的苍野中,那么寂静,那么雄浑,目光拉近,看到了其余的小陵墓如星星般散落在它们身旁,时光亘古,他们彼此相伴,应该不会感到孤单。思绪飘远,车子持续上坡,终于抵达宁夏、内蒙古的交界——三关口的第一关,据说成吉思汗第三次攻打西夏时,就是以此为突破口。

把车停在路边,左手边的贺兰山下,一段明长城的残骸高高耸立,城头颓废,黄土零落,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更显沧桑。有两条隐约的小道直通城下,但路边被铁丝围堵过不去。站在那里看了又看,还是难以想象曾经的金戈铁马、血雨腥风。车子继续往前开,到达三关口的第二关,路边立着刻有“明长城”的石碑,时间显示2016年11月18日立。

上车,继续前行。穿过乌银高速下面的桥洞,真正的贺兰山“盘龙古道”正式开始。这就是一条如巨龙盘旋的蜿蜒山路,一道弯接着一道弯,从山底盘桓到山顶。我想数数到底有几道弯的,数到第五个,心里翻腾,晕车的前兆,只好放弃。上到山顶,车子停在最佳观景台前,往下看,几字形山路百折千回,蛇形斗折,往远处看,连绵的贺兰山万壑千岩,层峦叠嶂。蓝天高远,白云弥散,一山之隔,东边是米粮平原大银川,西边是苍天般的阿拉善。

还想再往高处爬。因为没有路,步行上山极其困难,尤其又穿了一双不合时宜的鞋,鞋底打滑,无论踩在草根还是石块上,脚下都吃力。山坡上长满了杂草,竟然还有艾草,可惜长老了,春天的时候挖一些,应该比山下的更美味。更多的是叫不上名的野草,零落地开几朵黄色紫色的小花。我努力越过它们,向上攀爬,几乎手脚并用了,整个人气喘吁吁。

正爬着,老公突然喘着气、悠悠地说了一句,上山都这么难,下山咋办呢?我跟着一愣。是呀,上山都这么难,待会咋下去呢。转念一想,幸亏人生没有回程路,从出生到死亡,就这么一路走啊走,苦也罢,甜也罢,走到头就算完了,不用再回去,否则把那些咬牙熬过的痛苦再受一遍,这才是真正的痛苦。终于爬到山顶,往高处看,还有更高的山,老公问我还爬不,我摇摇头,算了,登高哪有止境,量力而行,适可而止。

坐在山头,脚下的山崖长满了翠绿翠绿的树,为荒凉的山体增添了绿意。山顶风大,一阵一阵地吹来,整个夏天的凉意仿佛都集中于此。下山时,老公走在前面,我紧紧跟在身后,前面有了阻挡,我反而觉得没那么难走,比上山轻松多了。

无意中抬头,发现老公一脸紧张,神情肃穆,我突然想到,其实不管上山还是下山,前面的人最难走,因为没有人为你领路,没有人为你遮挡,你得独当一面,才能为后面的人踏出一条浅浅的脚印。下山后,有些口渴,吃了两个杏子,又黄又大,是老家独有的大红杏,吃干净的杏核远远地扔出去,落在山坡上,希望它能入土、生根、发芽,来年再爬山,邂逅一棵青翠茁壮的红杏树。

观景台上感受够了风的惬意,我们继续往山里走。山坡上时不时可以看到牛和骆驼。它们自己放牧自己。悠闲、惬意,一边踱步,一边吃草。有几只骆驼甚至就在马路上走,车子经过它们的身旁,你和它对视,它的眼神苍茫而淡定,丝毫没有惧怕和惊慌。再往里走,突然就看见一大群马,百十来匹,拥挤在路上,三四个骑摩托的中年汉子驱赶着它们,有帅气的白马、威风的红鬃马、冷峻的黑马、看似温顺的灰马,低声鸣叫着,抖动着马鬃,左右奔突。我问其中一个汉子,把马赶到哪里去,汉子急急忙忙从我身边驶过,留下简短的两个字,山上。

哦,这是放牧的马群。真壮观啊!我第一次见这么多、这么漂亮的马。尤其是棕色马,它身上仿佛真的披着锦缎,在太阳下闪闪发光。我们掉转车头,又去追他们,当我们和马群擦身而过,不知为什么,我的眼眶发热,马自身那种蓬勃昂扬的精气神触动了我。

下山的路,尽管还是蜿蜒曲折,但到底比上山快许多。每次下车时,导航总会说,今日走过所有弯路,从此人生尽是坦途。第一次,我信了,第二次,我信了,第三次,我勉强信了,再后来,我低声回说:骗子。是的,人生哪有那么多坦途等着我们,不过是一道弯接着一道弯,一个坎跟着一个坎,走过去就好了,翻过去就好了,盘龙古道,也总会遇到良马百匹。

◇朱敏 (宁夏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