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噜娃”“近视眼”扎堆就诊

暑假,别忘了给孩子的健康“补课”

版次:08 作者:沈亚婷

正值暑假,“呼噜娃”“近视眼”“畸形牙”纷纷涌入医院扎堆看医生,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眼科、口腔正畸科等科室成为暑期热门科室。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院、宁夏眼科医院、宁夏医科大总医院口腔医院正畸科都迎来了就诊高峰,相关科室门诊量和手术量均有显著增长。

儿童鼾症就诊量猛增 每月约300台手术

睡觉打呼噜,夜晚张口呼吸,近日,5岁的阳阳(化名)跟着妈妈来到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向医生寻求帮助。阳阳的妈妈告诉医生,孩子总是睡不安稳,每天晚上翻来覆去,能在床上转好几圈,还动不动就趴着睡。而且孩子睡觉时张着嘴呼吸,打呼噜,时不时还会憋气。医生李永春立即给阳阳做了鼻咽镜检查,‌‌发现孩子扁桃体III度肿大,腺样体堵塞了后鼻孔2/3。随后又做了睡眠监测,发现孩子睡眠过程中有中度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明确诊断为: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

经过严格评估,阳阳符合手术指征,与家长充分沟通后,李永春为阳阳制定了手术方案,实施精细化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我们对手术进行了一系列改良,腺样体切除可以做到微创无痛,扁桃体切除可以做到微痛无血,术后孩子恢复比较快,甚至可以做到日间手术。” 李永春说。

随着暑假的到来,像阳阳一样的“呼噜娃”扎堆前来就诊。据统计,7月以来,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每月实施的精细化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手术约300台。就在接受采访的当天,李永春和同事就做了25台这样的手术。

“很多人以为打呼噜代表睡得香,其实恰恰相反,小孩子经常性打呼噜、张口呼吸都是一种不良信号,医学上叫做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俗称儿童鼾症。如果得不到及时诊断和有效干预,将会导致颌面部发育异常、生长发育迟缓、代谢紊乱、脏器组织功能或形态受损、神经认知功能及行为异常等一系列严重后果,家长一定要高度关注。” 李永春说,儿童鼾症往往是由反复的炎症刺激、过敏性因素等导致,患有过敏性鼻炎、鼻窦炎、腺样体或扁桃体肥大以及肥胖的儿童需格外警惕儿童鼾症的发生。

预防方面,家长需注意让孩子营养均衡,鼓励孩子多参加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避免肥胖。减少各种急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避免炎症引起的上呼吸道阻塞。督促孩子保持规律作息。一旦发现孩子有打鼾、张口呼吸、睡眠憋气、呼吸费力、睡眠不安、遗尿、趴睡、前伸下颌、吐舌、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要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

6月以来 2000多人次咨询“摘镜”手术

宁夏眼科医院视光中心也在暑期迎来了就诊高峰,前来咨询近视矫正手术的“摘镜”患者和近视验光、配镜的患者均明显增加。6月以来,该中心接待咨询“摘镜”手术患者累计达2000多人次,实施近视矫正手术约700例。

据宁夏眼科医院视光中心副主任张爽介绍,近视矫正手术经过多年发展,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根据患者的眼睛健康状况及个人需求,手术团队会为每个人量“眼”定制最适合的手术方案。而目前最常见的近视矫正手术有两种,一种是角膜屈光手术,另一种是晶体植入手术,各有优点和适应症,都能达到很好的近视矫正效果。

近视矫正手术能够帮助近视者成功“摘镜”,重拥清晰视野,但张爽也提醒大家,在考虑做近视矫正手术之前,一定要对这项手术有合理的期待。首先,近视矫正手术只是矫正当下的视力,并不代表做了手术以后再也不会近视。如果本身近视度数不稳定,或者术后不改变不良用眼习惯,让眼睛长期处于过度疲劳的状态,时间久了,依然可能再次近视。其次,近视发生以后,眼球结构会发生变化,比如眼轴变长。一些近视患者,尤其是高度近视患者摘下眼镜后,会发现眼球有些凸出,近视矫正手术可以逆转视力,却不能逆转眼球结构的改变。最后,做了近视矫正手术,上了年纪后还会不会发生老花眼?张爽表示,会的,老花眼是一个生理现象,靠近视矫正手术不能完全解决这些问题,到了一定年龄,眼睛该花还得花。

18岁以上的近视者热衷“摘镜”,未成年人则扎堆验光、配镜。7月开始宁夏眼科医院视光中心门诊量开始爆发式增长,综合验光量从每月1400~1500人次增长至4000~5000人次,配镜量约3800多副。就诊量激增让宁夏眼科医院视光中心门诊号一号难求,为了方便患者就诊,宁夏眼科医院特意加开了周末门诊,尽可能满足更多近视青少年的就诊需求。

宁夏眼科医院视光中心验光室主任史宝玉介绍说,随着医学的发展,近视防控的方法越来越完善,在普通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的基础上,又增加一些功能性的镜片,例如多点离焦镜片,以及通过降低周边对比度dot镜片等,让近视患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方案。

当然,配眼镜并不是一件简单随意的事情。史宝玉提醒,12岁以下的儿童近视配镜,一定要散瞳验光,排除假性近视,同时确保得到最真实的近视度数,让医生制定最适合的近视防控管理方案。

另外,目前市面上很多眼镜店在大力宣传补光仪,史宝玉提醒家长,补光仪在正规医疗机构的使用是非常谨慎的,在有更加安全温和的近视防控方式的情况下,不会一上来就用补光仪。它就像一剂强力猛药,虽然短期效果确实明显,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科学严谨的循证医学论证远期效果,伴随着比较高的风险,需谨慎对待。

记者 沈亚婷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