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信号别忽略
这些健脾方法请牢记
版次:09 作者:刘威
26岁的张女士,晚上睡觉时总是流口水,早上醒来枕巾都湿了,这让她烦闷不已。看了中医后,她被诊断为脾虚。张女士有些困惑,自己年纪轻轻的,为啥会脾虚?
一说起“虚”,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肾虚,其实更常见的问题是脾虚。俗话说,“十人九脾虚”。如果去看中医,不少人都会收到脾虚的诊断。为什么脾虚的人这么多?脾虚时,身体会发出哪些信号?脾虚了该怎么调理?银川市中医医院脾胃科副主任医师徐娟为大家答疑解惑。
1 后天失养是脾虚主因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谷,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说到中医养生,最大的问题就是“脾虚”。“我总是身体乏力,还容易拉肚子,是不是脾虚了?”很多人都把自己的诸多不适归于脾虚。他们是真的脾虚吗?
徐娟介绍说:“从日常门诊接诊的患者来看,脾虚的患者还是比较多的,‘十人九脾虚’有一定依据。导致脾虚的原因主要包括先天不足和后天失养。”
而后天导致的脾虚有很多种,徐娟具体进行了分析,“首先,很多人日常饮食过饱或经常吃煎烤油炸、辛辣甜腻、贪凉饮冷,都增加了脾的负担,导致脾失运化、形成脾虚。”脾主四肢和肌肉,肌肉过劳和过逸都会影响脾。如今,人们多伏案工作,普遍缺少运动,过于安逸,阳气不升,就会导致神疲乏力、消化不良、代谢异常,这是造成脾虚的重要因素。
要注意的是,现代人压力大,情志失调也增加了脾虚的概率。“情志失调对脾胃的影响,既有直接的影响,也有间接的影响,如思虑过度、遇事纠结会导致脾胃运行阻滞,可出现胃肠消化功能紊乱的病证。郁闷、恼怒伤肝,导致肝脏失于疏泄,肝病会伤及脾脏。”徐娟说。
2 脾虚了,身体可能会有这些变化
中医有“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一说。一旦出现脾虚,人体的多个系统都会出现故障。那么,如果脾胃虚弱,身体可能会出现哪些症状?
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与口唇有密切关系,口唇能反映脾胃的功能。一般来说,脾胃好的人嘴唇是红润的,干湿适度,润滑有光。如果脾胃虚弱,则见面色萎黄,口唇发白、口干舌燥、头晕目眩,有些人还会睡觉流口水。仔细观察脾虚人群的舌头,往往胖大而有齿痕,舌苔厚腻水滑。
另外,脾虚的人多身体沉重,容易发困,总感觉疲倦,全身绵软。中年人脾虚的最常见表现是大肚腩。这是因为,脾功能弱就不能清理好身体的“垃圾”——湿气,一旦脾湿过重,无力将食物转化为营养,这些食物和湿气就容易囤积为脂肪。
脾胃不好的人还常表现为吃饭不香,饭后腹胀,有腹泻或便溏症状。
脾气充盛,才能有效行使运化功能,人体才能均衡吸收营养。一旦脾虚,食物中的水谷就不能有效化生为精气和血液输送到我们皮肤,皮肤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就会斑点丛生、面色晦暗,甚至皮肤松弛、皮肤缺乏弹性。
3 脾虚注意日常调理
养脾胃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需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为此,徐娟给出了以下日常调养建议。
脾虚人群应该选择适当的体育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气功等。
科学饮食是养脾胃的重要方法。脾虚的人,首先应避免过度进食生冷、辛辣刺激之品,避免暴饮暴食,避免过度饥饿,饮食荤素合理搭配,营养均衡。
脾虚的人常常食欲不振、肢体倦怠、面色萎黄,秋天不妨适度吃点健康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将山药、小米、莲子肉、芡实、白扁豆等做粥食用。
建议脾虚人群调整用脑时间,适当调畅情志,每天午休或睡前以静坐、冥想等方式让身心放松下来。夜间不要熬夜,熬夜伤阴,更容易加重脾虚。
4 中医治疗改善脾虚
通常情况下,如果做到了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结合、适量锻炼,脾虚的症状仍不能改善,建议前往医院就诊。“针对脾虚人群,可通过中药内服的方法辨证治疗,或益气健脾,或燥湿化痰,或疏肝理气,或清利湿热,中药内服可以使得脾气得升,胃气得降,运化如常,气血得以化生,使脾胃达到较好的状态。脾虚人群,身体对食物和药物的运化能力相对较弱,建议采用口服中药汤剂再配合中医外治法,这样往往可以达到1+1>2的临床效果,大大改善脾胃功能。”徐娟介绍。
徐娟还具体介绍了针对脾虚人群的几种中医外治方法。
1.将具有温阳散寒、通络止痛等功效的中药贴敷在神阙穴或脾胃经的穴位上,使药物通过经络气血运行进入五脏六腑,调节脾胃功能;
2.脐疗是将不同的药物放置于神阙穴,可调和脾胃,升清降浊;
3.拔罐有助于祛除体内寒湿邪气,起到祛湿运脾的作用,减轻脾胃的负担;
4.督灸是集经络、艾灸、生姜、中药粉四者的作用于一身,通过大面积、大剂量渗透的温热方式使经络通畅,起到温阳散寒,健脾祛湿的作用。
另外,也可艾灸中脘、足三里、神阙、关元、脾俞等穴位,适用于脾气虚、脾阳虚人群。
小贴士
脾胃虚弱调理食疗粥
•八宝粥
莲子、芡实、薏苡仁、山药、桂圆、红枣、白扁豆各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益气养血,健脾强身,适用于体虚乏力、食少纳呆、气血亏虚。
•山药薏苡仁粥
山药50克,薏苡仁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补气健脾胃,止泻,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泄。
记者 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