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开学孩子看牙忙
乳牙龋齿也需及时治疗
版次:10 作者:刘威
暑假期间,很多孩子放开了吃零食、冷饮,吃完又不注意口腔卫生,没有正确刷牙,让蛀牙有了可乘之机,悄悄地发展壮大。记者了解到,近日,银川市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迎来开学前的又一波就诊高峰,其中有一大部分是龋齿患儿。
6岁孩子乳牙被蛀伤及神经
8月24日,市民李女士带6岁的女儿楠楠到银川市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看牙。“孩子这个假期住在奶奶家,雪糕、糖果等甜食吃得比较多,有时晚上也忘记刷牙。这两天孩子喊着牙疼得厉害,已经一天吃不下饭了。而且我看她新长出来的两颗牙也参差不齐,赶紧趁着开学前带她来看看牙。”楠楠妈妈说。
医生检查后,发现楠楠有4颗牙齿有洞,颜色发黑,剧烈的牙痛是因为龋齿引起了急性牙髓炎。医生问楠楠妈妈怎么没早点带孩子来检查治疗?楠楠妈一脸疑惑地说:“想着乳牙蛀了反正会掉,要不是小孩疼得受不了,我还没想到要给她治呢!”医生告诉楠楠妈妈,一旦发现孩子龋齿就要马上就医,儿童乳牙龋齿会损坏牙胚,影响恒牙的萌出,还会影响孩子颌骨发育。听了医生的话,楠楠妈后悔莫及,原来乳牙虫牙不单是疼痛和变黑那么简单,还有这么多害处啊!
银川市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副主任孙婷介绍,儿童牙齿问题中最常见的是龋齿,就是俗称的“蛀牙”“虫牙”。“现在孩子们吃的多是精细食物,这些食物残渣容易滞留在口腔内,如果孩子再不注意清洁口腔,食物残渣就会引起乳牙龋坏。现在10个孩子里至少一多半都有龋齿,发病率高。另外,暑期期间恰逢高温炎热,孩子们在家中吃甜品和饮料的机会也比上学的时候多,突然放松的生活也让不少孩子不能坚持及时刷牙、漱口,加剧了龋齿的发生。”
孩子乳牙和六龄牙更易被蛀
一般宝宝在6个月时开始长出第一颗乳牙,3岁左右出齐,一般6岁前称为乳牙期。此后,孩子进入乳牙恒牙替换期,一般从6岁前后开始,到12岁前后替换完毕,恒牙成为我们的第二副牙齿。乳牙龋坏发展很快,往往在半年内,就能完成从出现龋齿到烂成大洞的过程。
为什么乳牙更容易坏掉呢?孙婷解释,首先,小儿牙颈部挨着牙龈的地方软垢易附着,故而容易被腐蚀。其次,小儿牙齿表面的牙釉质比较薄,整个牙的钙化程度比较低,导致整颗牙齿比较软,容易龋坏。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孩子在六岁时,会在乳牙的后方新长出一颗牙,称第一恒磨牙,又叫六龄齿。因为六龄齿的位置靠后,容易被孩子和家长忽略,同时,因为六龄齿咬合面大多有较深的窝、沟、点、隙,不易清洁干净,所以是最容易龋坏的恒牙,应该进行重点防护。
出现蛀牙后要及时处理
谁小时候没几颗虫牙呢?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乳牙龋齿了没有关系,等到换牙的时候就好了。但事实上,乳牙龋坏会引起乳牙牙根发炎,医学上称作“乳牙根尖周炎”,这会直接影响孩子恒牙胚的发育。
如果孩子牙齿有黑色的东西,刷也刷不掉,很不美观。这个时候,宝妈就要当心了。龋齿和色素沉着是宝宝牙齿变“黑”的常见原因。另外,出现龋齿还会发生龋洞食物嵌塞,牙齿表面坑洼不平或者有缺损。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常常是形容龋齿。孙婷提醒,孩子的乳牙有了龋洞应积极到医院治疗,而且越早越好。龋洞浅而小时,一般补一次即可。否则龋洞会由小变大,由浅变深,继而侵犯牙神经,治疗难度也会加大。“门诊中,不少因剧烈牙疼而就诊的患儿,可能一来就要做根管治疗了,也就是龋齿已经发展到了牙髓炎和根尖周炎。”
此外,未治疗的龋齿可继续发展,甚至可能合并局部感染,引发面部肿胀、发烧、淋巴结肿大等。儿童乳牙龋坏还可能影响面部骨骼发育。孩子常因一侧乳牙龋坏咀嚼时疼痛,便会用健康一侧咀嚼,长此以往会养成偏侧咀嚼的习惯,导致大小脸。
预防龋齿“三步走”
定期检查
蛀牙早期往往并不觉得疼,平时也很难被察觉,家长定期带孩子进行牙齿检查很有必要。医生会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给予相应的口腔卫生指导,定期涂氟,在合适的年龄段进行乳磨牙和恒磨牙的窝沟封闭,预防窝沟龋坏的发生。
修补蛀牙
龋坏的牙齿不能自行愈合,必须通过人工的方法进行填充治疗。
保持口腔卫生
和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育孩子养成早晚刷牙的生活习惯;减少糖果、薯片、巧克力饼干等精细甜腻零食的进食次数;睡前刷牙后不喝牛奶饮料,不吃零食;建议孩子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增强咀嚼功能,有利于牙齿的自洁。
孩子如何正确刷牙?
正确的刷牙是儿童预防龋齿中的重要环节。孙婷介绍,其实,不同年龄的孩子,刷牙方式也不一样。
刚出生的宝宝也要注意清洁口腔。宝宝出生后至6个月,父母可通过手指缠上湿润的纱布轻轻清洁和按摩宝宝牙床。通常5~6月龄的时候,宝宝开始长出第一颗乳牙,这个时候可以采用乳胶质地的指套牙刷为宝宝清洁。1.5岁~3岁这个时期的儿童可开始使用牙刷刷牙,但刷牙主要由成人帮助完成。幼儿可直立或坐在椅子上,家长在幼儿的背后或一侧,用一只手固定幼儿头部,另一只手持蘸有米粒大小牙膏(儿童可吞咽牙膏)的牙刷进行刷牙。待宝宝3岁以后,可以很好地漱口、吐水时,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动手刷牙,但仍应每天进行帮助及监督。
记者 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