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入托,家长“焦虑”

来看看资深老师的建议

版次:04 作者:李姝

金凤区第三幼儿园小班孩子入园。

9月3日是开学第二天,不少幼儿园门前仍上演着一出出“离别”大戏。看到孩子哭得撕心裂肺,一部分家长选择放弃继续送孩子上学。那么,是坚持送,还是接回家做好思想工作再送?对于适应能力较弱的孩子,老师会提供哪些帮助?记者采访了金凤区第三幼儿园园长冯丽娟,一起来看看她怎么说。

坚持送园好处多

“爷爷奶奶看到孩子入园哭得稀里哗啦,就心疼得受不了,舍不得再送,打算回家先做做老人的思想工作,过两天再送。”家长王女士说,自己白天上班,孩子由爷爷奶奶带,原本计划将孩子送到幼儿园后,老人也能轻松一点,不料才送了一天计划就泡汤了。记者了解到,金凤区某幼儿园9月3日当天共有10个孩子缺勤,其他幼儿园也有类似情况。

“坚持来园是开学第一天家长会上老师们都会提出的要求。因为幼儿园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个集体生活环境,也是孩子开始社会化过程的重要场所,坚持送孩子上幼儿园有助于他们更快地适应集体生活,学会与人相处,也有助于培养其独立性和自理能力。”冯丽娟说,对于新入园的孩子来说,与老师和小伙伴建立信任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坚持送孩子上幼儿园可以加速这一过程。

“在正常情况下,坚持送孩子上幼儿园是有益的,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接回家做好思想工作再送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冯丽娟说,如孩子表现出极度不适应和焦虑情绪,持续哭闹、拒绝进食或无法睡眠等严重影响健康的情况,或者孩子因生病或其他健康问题需要先接回家休息时,可将孩子先接回家进行安抚和疏导,待状态稳定、身体健康后再送幼儿园。

正面引导很重要

让不少家长焦虑的是,孩子太小还不会自己上卫生间、不会擦屁股、擦鼻涕,害怕孩子无法适应幼儿园生活。记者了解到,针对新入园或自理能力较弱的幼儿,老师一定会密切关注幼儿需求,家长不必担心。“针对小班幼儿,老师在日常生活中会引导幼儿有便意时主动告诉老师,还会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他们逐步学会自己上厕所和擦屁股。”冯丽娟说,对于班级中自理能力较弱的幼儿,老师更会耐心指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尝试自己完成,并在必要时提供适当的帮助。

每个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的时间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大多数小班幼儿需要几周到几个月的时间逐渐适应幼儿园生活。为了帮助孩子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冯丽娟建议家长,入园前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情感支持与正面引导,让他们对幼儿园生活有积极的认识,这样有助于缓解孩子的入园焦虑。同时,家长还要在孩子入园前、入园后对孩子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如训练孩子自己吃饭、穿衣、上厕所等,以减少孩子在幼儿园的适应难度。此外,家长和老师之间还需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变化,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记者 李姝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