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轻轻总觉得脑子不够用小心是脑疲劳了

版次:10 作者:刘威

大脑是人体的“司令官”。不论是思考、说话、走路,还是饥饿等感知,都受到它的调控。俗话说“人老脑先老”,随着年龄增长,大脑也难逃衰老的命运。但是,有些人年纪轻轻的,就出现工作难以集中精力、记忆力下降、丢三落四、前一秒想的事后一秒就忘记等表现。人还没老为啥脑子就不够用了?小心是大脑太累了!9月16日是中国“脑健康日”。那么,哪些信号提醒你可能是脑疲劳了?生活中,让你越来越笨的伤脑行为又有哪些?

健忘找上年轻人

竟然是大脑太累了

近一年来,家住金凤区宝湖花园小区的陈先生总感觉自己工作时精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也越来越差,有时刚想起一句话,转过身想和同事说,竟然记不起来了;平时在家里,有时明明要到厨房拿碗,却拿了双筷子。为此,家人还开玩笑道:“你是不是老年痴呆了呀! ”陈先生自己也开始紧张起来,“我才30多岁,不会真得了老年痴呆吧?”后来他上医院检查,才知道健忘等症状是因为平时用脑过度、压力过大、睡眠不足导致的。

生活中,很多年轻人在紧张工作、学习之时都有过突然断篇的经历。那一刻,大脑就像“短路”了一样,一片空白!不知道接下来要干什么,思维瞬间就混乱了。其实,这就是大脑给我们的报警信号:我累了,需要休息了!

记性不好、反应迟钝,可能是大脑疲劳的信号

大脑是我们身体的中心处理器,对血液和氧气的供应十分敏感,一般认为睡眠好、反应好、气色好、表达能力好、行为好、参与能力好,大脑才算健康。

有研究发现,我们20多岁时脑力达到顶峰,到了40岁之后,我们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会逐渐下降,那么大脑细胞功能也会跟着衰退,记忆力和反应能力也会逐渐下降,很容易出现大脑疲劳的症状。“但有些人年纪轻轻,就已经出现了一些诸如健忘、焦虑、疲劳等较严重的症状,明显觉得脑子不好使了,那就该注意了,说明大脑的健康状态已受到影响。轻度的可能只是亚健康,重的会导致神经衰弱,甚至引起脑部疾病。”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许东介绍。

一般而言,当人体出现脑疲劳时,常会出现以下信号:头昏眼花、听力下降;四肢乏力或嗜睡;记忆力下降,甚至可能忘掉几小时前的事情;说话、写文章时常出错;眼睛疲劳,哈欠不断。很多人在大脑疲倦初起之时,喜欢采用一些使大脑兴奋的措施来刺激自己,以便能够继续工作或学习,如大量抽烟、喝浓茶、连续喝咖啡等。时间久了,疲惫却越来越“难缠”,不仅一整天昏昏欲睡、哈欠连天,做起事来也开始漏洞百出,甚至在处理简单的事时也会思维混乱。

这些伤脑行为你有吗?

“长期睡眠不足或质量太差,只会加速脑细胞的衰退,聪明的人也会变得糊涂起来。因此,经常熬夜的人、睡眠不足的人往往会较早地出现大脑退化。”许东提醒,门诊上好多年轻病人说自己健忘,神经衰弱、焦虑、长期失眠都是比较常见的原因。但这些情况往往又与不良作息、不良生活习惯和过度的工作生活压力没有得到适当纾解有关。

人脑就像一个不断运转的机器,要保持它的运转,需要消耗体内的葡萄糖。很多年轻人早上上班匆忙,习惯不吃早餐。但经常不吃早餐使人的能量低于正常供给,对大脑的营养供应不足,久而久之对大脑就造成了伤害。

科学合理地多用大脑,能延缓神经系统的衰老。但有些年轻人在身体不适特别是患病时,勉强坚持学习或工作,不仅效率低下,还会使脑神经过劳,容易对大脑造成损害。

思考是锻炼大脑的最佳方法。反之,越不爱动脑,大脑退化得越快,人也会变得更愚笨。很多人不愿多动脑,过度依赖手机等电子产品,不用大脑思考。其实过度依赖电子产品,负责记忆的大脑区域就会变得越来越懒,记忆力得不到充分锻炼和激活会处于懈怠状态,自然就会下降。

小贴士

这些人群应重视脑健康检查

40岁以上人群;长期吸烟饮酒;经常头痛、头晕、耳鸣;情绪不佳、睡眠不好、记忆力下降;颈椎病患者;有脑血管病等危险因素者;有肢体无力或麻木现象等人群。这些人群,建议进行脑部健康检查,及时关注用脑健康。

让大脑恢复元气

试试这样做

●运动解压。在无法马上改变压力环境的情况下,运动是最好的减压方式。建议每周进行3次、每次至少20分钟有氧运动,提高大脑运作效能。

●补充营养。不得已需要进行大量工作时,可以多吃一些三文鱼、绿叶蔬菜、牛油果等食物,对大脑恢复能力有帮助。此外,苦味食物与人的精神活动密切相关,可适当用咖啡、茶叶、巧克力醒脑,但要想真正消除大脑疲劳不能依赖这些。

●保证睡眠。睡觉前尽量不去看手机,保证每天7~8小时的睡眠,中午最好能抽空睡15分钟,没有午睡习惯的人可以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

●保持良好情绪。一个人如果情绪不好、心情恶劣、长期压抑,脑细胞会以快于正常人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速度死亡。很多人下班后仍处于情绪紧绷状态,就算回到家也在担忧工作上的事,大脑缺少休息的机会。此时不要强迫自己继续工作,而是应该放松。可利用休息时间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比如听听音乐、与家人聊聊天等,坚持一段时间,就能慢慢减轻工作压力。

●让大脑“吃”得好。大脑需要多种营养物质,其中既包括糖、脂肪、蛋白质,也包括各种维生素以及钙等微量元素,缺少哪一种营养物质都不行。

记者 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