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纳焦虑,你有吗?

版次:11 作者:王敏

资料图片

很多人都知道,生活空间被规划得井井有条,家里的物品归置有序,那么焦虑、烦躁、慌乱等消极情绪也会被缓解柔化。但也有一类人,面对杂乱的环境,对整理归纳却感到焦虑,究竟是收纳能力不行,还是背后隐藏着连自己都没有觉察的潜在原因?本期,从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静提供的三位来访者案例中,我们或许能从不同角度看明白“收纳焦虑”背后的原因。

案例一

堆砌的杂物成了“情绪的避风港”

周梅(化名)是一位单亲妈妈,她的日常像是永无止境的马拉松。白天,她上班忙,处理着堆积如山的工作;晚上,她则转换角色,投入到照顾孩子的事情中。夜深人静,和孩子居住的小家成了她情绪的避风港,这是一个不用对外界展示的私人空间。然而,这个避风港却显得有些拥挤混乱。衣物随意堆满了沙发,厨房里堆着没洗的碗碟,这些仿佛都在诉说着主人的疲惫与无奈。

周梅也曾试图整理,但每次开始行动,没多久就会停下来,“满屋子的杂物,让我很安心,而且我真的太累了,太多事情都做不完……”周梅强调说,自己并非不会收纳,以前没离婚之前,她是一个全职妈妈,屋子总是收拾得干干净净,但现在自己就是想任由屋子乱着,不想做给任何人看,也不想刻意去让别人满意。

“如果是我一个人生活,可能还会这样乱下去,我知道自己在这件事上,是有情绪要处理的。现在我想改变,主要是考虑家里杂乱的环境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但每次想去收拾,却会卡在那,有心无力,或者说,就是不愿意收拾。我该怎么调整这样的心理状态呢?”

心理咨询师建议

感到压力时,及时调整情绪

其实周梅已经意识到是自己的情绪出了问题,她是在用堆砌杂物来逃避现实。

婚姻的变故对她来说,就像一个导火索,曾经在生活中付出的那些努力似乎一瞬间没有了意义,辛苦经营的家也没有回报给她期待的结果。于是,当重新开始新的生活时,周梅有些像经历过暴风雨的小船,没有了方向。

也许,生活中还有以前没有经历的压力,在此期间一下袭来,家里的杂乱反而让她有了一种特别的“舒压”,心里可以获得一丝松快,感觉自己没有再压迫自己。

对此,周梅可以不要着急改变家里的环境,先去好好关照一下自己。给自己准备一个小本子,专门记录一天中,某个自己觉得开心的瞬间。哪怕是很短的瞬间,记录下来就好。至于空间上的改变,不妨从一个很小的区域开始,可以是一个袜子的收纳盒,或者一个小抽屉。只要整理完,就奖励自己,喝杯咖啡听听音乐,或者买个小礼物送给自己都可以。

记得一句话:感到压力时,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寻求杂物的慰藉,你可以做你自己。

案例二

“选择纠结”引发收纳焦虑

张岩(化名)今年刚走入职场,他的生活充满了新鲜和挑战。但与外在的青春洋溢不同,他居住生活的一居室却像是混乱的战场。书籍、衣物、各种小玩意儿无序地散落在每个角落,纵观整个房间,似乎没个插脚落座的地方。

“我很难作决定到底留什么、扔什么,这让我每次整理房间的时候都很纠结。”张岩说,自己害怕作决定,担心一旦扔掉了某些东西,将来可能会用到,于是,就一次次逃避着收拾归纳。

此外,还有一段经历,也影响着张岩对物品的态度。“我从小和奶奶生活,老人生活本身就很节俭,而且奶奶总是跟我说一定要学会攒东西,攒下来的是自己的……奶奶走后,家人把奶奶所有‘破烂’都扔了,我感觉心里一下子空了。那之后我会收集很多东西,一开始还是有选择的,当东西多了,就没办法取舍了。”张岩说,现在自己几乎每天都要翻东西、找东西,有时也很懊恼想着扔一些,但往往没有下文……“我也想改变,让自己的生活简单轻松点。”

心理咨询师建议

试试“五分钟决策法”

纠结一些物品的扔还是留,也能折射出张岩心底的不安全感,这或许和成长环境有关,需要进一步了解、处理。不过眼下,还是有方法可以让他得到改变的。

首先可以用“五分钟决策法”来给自己下决心。这个方法的核心在于,对于每一件物品,都给自己五分钟的时间来决定它的去留。如果五分钟内无法决定,就暂时将物品放置一边,继续处理下一件。这种限时决策的方法可以帮助克服决策纠结,因为它减少了你在每个决定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避免了过度思考。同时,这种方法也是一种行为疗法,通过不断实践,可以帮助你逐渐建立起决策的信心。

再给一些作决策的技巧。比如如何评估物品的实际使用价值,如何区分情感价值和实用价值。在作决定前,可以先问自己几个问题:这件物品我最近一次使用是什么时候?它对我来说有什么特殊意义?我是否真的需要它?当你对自己的需求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后,也会有效减缓焦虑情绪。

记住一句话:决策焦虑并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通过正确的指导和实践,每个人都有能力克服它,从而让自己的生活更加有序高效。

案例三

王老师的“怀旧情结”

王老师已退休多年,他的家就像一个时间胶囊,装满了各种旧书和教学资料。每一本书、每一份教案,都在讲述着他的教书故事。每当老伴儿劝他扔掉一些不再使用的物品,王老师总是摇头,坚决不扔。

“他的东西不扔我也能理解,关键是他也不整理,乱七八糟堆在一起,书柜里、桌子上、床下……还有餐厅的墙角,到处放。我说来帮他整理,还不让我动,非要自己来。他自己整理,看着好像在收拾,结果还是哪哪都是!现在我家小孙子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弄得家里没个下脚的地方!”王老师的妻子抱怨说。

王老师说:“这些年两个人总是在为这件事发生争执。我怎么收拾呢,大半辈子的东西,你说怎么整?她还让我扔,更不可能了!这些东西都是‘宝贝’,我还要经常翻翻看呢!”

心理咨询师建议

别让怀旧成负担

这些旧书和教学资料,对于王老师来说,不仅仅是物品,也承载着他的人生故事和情感记忆。相信每一次试图丢弃它们,都像是在割舍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这一定很不舍得。

建议王老师不如好好释放一下自己对过去的怀念,写下心中那些难忘的事情。还可以在家里设置一个主题展柜,把最难忘、最有意义的挑选出来,这样做会不会更有意义呢?

此外,还可以重新整理一下物品,比如捐给需要的人或者捐给社区等等。

记住一句话:怀旧情结虽然美好,但过度的情感依赖可能会成为生活的负担,试试重新整理自己的过往,迎接还在继续的生活,你会发现新的美好!

记者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