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餐暖心暖胃
西夏区让社区居民共享美好“食”光
版次:07 作者:李阳阳
居民在社区食堂就餐。
自2021年以来,西夏区通过项目新建、资源整合、提升改造等,已建成社区食堂(老饭桌、助餐点)28家,预计今年年底,西夏区社区食堂将达到39家,进一步满足老年人原居安养的愿望。
社区食堂发挥公益属性
“今天食堂准备了六菜一汤,有荤有素,主食是米饭、花卷、蒸包、馒头。”9月10日上午11点半,记者走进西夏区文昌路街道翟靖巷社区食堂,干净卫生的厨房里飘出阵阵饭香,刚出锅的红烧带鱼、地三鲜正冒着热气。
翟靖巷社区党委书记杨晓梅告诉记者,今年8月,翟靖巷社区利用闲置空间开办了这间248平方米的社区食堂,可覆盖辖区30个居民小区,社区食堂可同时容纳100人用餐。社区针对不同群体开展个性化配餐服务,每日提供早、中、晚三餐。截至目前,已有82名老年人报名食堂用餐。“社区食堂不仅让辖区老年人在家门口吃到了热腾腾的饭菜,也让附近的上班族享受到了实惠、便捷的就餐服务。”杨晓梅介绍。
据了解,西夏区社区食堂按照“身份识别、区别服务、阶梯收费”的原则,根据老年人情况分类施策,对助餐服务实行差异化优惠政策,充分发挥社区食堂的公益属性,让老年人享受看得见的实惠。
监管不缺失 “造血”不停步
社区食堂,既要让群众吃得放心、吃得安全,还要让群众吃得长久,监管和“造血”缺一不可。
据西夏区民政局工作人员马小莉介绍,西夏区社区食堂后厨在建设初期严格按照明厨亮灶标准进行打造,将社区食堂食品处理区环境、加工过程、备餐分餐、清洗消毒、食品原料贮存等重点环节一一对外展示,接受全方位监督。同时,建立健全原料控制、食品留样等制度。不仅如此,西夏区民政局还会不定期联合消防、市场监管、镇街等相关部门,对社区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状况、食品安全管理、消防安全等进行督察、暗访。
为了确保社区食堂运营可持续,西夏区民政局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社区食堂发展周边学生、建筑工人、企业工作人员等“市场客户”。另一方面,由政府出台纾困扶持具体措施,减少社区食堂经营者的前期投入,同时每年对社区食堂服务质量、硬件设施、就餐人次、就餐满意度等情况进行调查评估考核,并根据评估考核等级分别给予奖励补贴,变“输血”为“造血”。
记者 李阳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