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想“长红”还得题材创新

版次:02 作者:孙瑞亭

10秒一个反转,20秒一个推进,30秒一个爆点,每集数分钟的微短剧以高潮迭起的剧情和层出不穷的“爽点”,不断地刺激着受众,迅速且稳定地收获了大批拥趸。不过,充斥着古偶、穿越、霸总题材的微短剧想要“长红”,还得依靠题材创新。

短视频时代,微短剧迎来井喷式发展,形式上走时长短、反转快、爽点多的路径,内容上则充斥着霸道总裁、婆媳矛盾、心机算计等“狗血”元素,有的作品为了流量一味渲染人际矛盾、鼓吹炫富拜金、混淆是非观念。在“擦边”的红线上反复横跳肯定不是长远之计,微短剧想要“长红”,就不能一直“辣眼睛”,还得依靠题材创新。在越来越多资本进入微短剧赛道的同时,不少影视公司愈加理性,逐渐扔掉“爽剧”的俗套,在普法、文旅、乡村等多元内容方面进行探索,为微短剧市场注入清流。

一方面,强化监管已成各界共识,毕竟放任这些有毒有害、逾越底线的“辣眼睛”内容在网络平台传播蔓延,最终损害的是行业自身健康有序的发展。因此,加强监管、落实责任是必须的,核心在于内容上避免走粗鄙化、低俗化、审丑化的方向,堵住有毒有害、突破红线等内容的传播漏洞,压缩不良、擦边内容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微短剧不能只追求看得爽,还应该承担社会责任,不仅要考虑流量需求,更要从质量和价值观上严格把关,要与地域实际、文化底蕴、城市发展深度融合,进而实现题材上的创新突破与品质上的增长提升。

目前,微短剧管理新规正式实施。新规要求落实行业监管责任、属地管理责任、平台主体责任,对微短剧实行“分类分层审核”,未经审核且备案的微短剧不得上网传播。与此同时,微短剧市场的风口为文化产业发展催生新机遇,多地瞄准微短剧赛道,布局从创作、拍摄、制作、发行到衍生产业的全产业链服务体系。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373.9亿元,同比增长267.65%。预计到2027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超1000亿元。因此,想要在这个赛道上脱颖而出,更加需要好故事,更得去芜存菁,要主动解决内容格调低下、质量良莠不齐、题材同质化等问题。

笔者身边也有不少同事喜欢看微短剧,但已经不满足于情绪上的“爽”,更倾向于有深度的作品,不会为了那些“狗血”剧情无节制地充钱。因此,在微短剧正式进入“全备案时代”的当下,不能一味炮制导向低俗、情节“狗血”的作品去博流量,要通过监管和扶持双向发力,引导微短剧走上精品创作的道路。

孙瑞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