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周洁的葫芦画世界
版次:13 作者:王敏
这段时间,《黑神话:悟空》游戏风靡全球,也激发了很多手艺人的创作灵感,周洁就是其中之一。最近,她就在葫芦上创作了“黑化悟空”形象,栩栩如生的形态让人印象深刻。以此为契机,记者走进葫芦墨刻技艺非遗传承人周洁的葫芦画世界,感受她对单纯的热爱之情让人动容。
A 挑战与创意
和很多传统的葫芦烙画不同,在周洁的作品展示架上,一个“黑化悟空”的形象格外吸人眼球。在葫芦这个独特的载体上呈现黑化悟空,仿佛是在一个小小的世界中释放巨大的能量。
“我在葫芦上烙画黑化悟空,其实是一次充满挑战与创意的尝试。”周洁坦言。周洁是葫芦画工艺美术师,西夏区葫芦墨刻技艺非遗传承人。她介绍说,首先,选择黑化悟空这个形象,是因为他代表着一种颠覆与突破,“传统印象中的悟空勇敢、正义、充满活力,而黑化后的悟空则展现出了完全不同的一面。他的冷酷、疯狂与强大的力量,让人既感到震撼又充满好奇。”
在周洁看来,葫芦,作为一种古老而神秘的物品,有着自然的曲线和独特的质感。它的圆润与黑化悟空的尖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更加凸显了黑化悟空的个性。“从悟空那冷酷的眼神到凌乱的发型,从他身上的装饰到强大的气场,都需要用心去刻画。”周洁介绍说,在创作的过程中,她会想象着黑化悟空在一个黑暗的世界中独自战斗的场景。他的孤独、他的愤怒、他的力量,都通过烙画的线条和色彩展现出来。“我会注重细节的处理,让悟空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栩栩如生。同时,也会利用葫芦的形状和纹理,为画面增添更多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
周洁说,希望通过在葫芦上烙画黑化悟空,传达出一种对力量与命运的思考。黑化悟空的出现,是他对世界的反抗,还是他被命运所迫?他的强大力量是一种祝福还是一种诅咒?这些问题都将在烙画中留下思考的空间。“我期待着这个作品能够带给人们不一样的视觉冲击和心灵触动。”
B 痴迷葫芦画
从小喜欢艺术的周洁,尤其对画画敏感。在一次参观艺术展览的时候,她被精美的葫芦画作品所吸引,从而萌生了学习这门技艺的想法。
2009年,周洁开始自学书法、水墨画,从纸上到石头上再到葫芦上,不断地练习基本功,没有老师,她就没日没夜地通过网络教材勤学苦练,手上不是刀伤就是老茧。由于经常一连几日创作练习,时间长了,有一次周洁的眼睛突然就睁不开了,结果去医院一看,是因为用眼过度得了麦粒肿,眼睛发炎了。但谁能想到在做完手术第二天,连纱布都没拆,周洁就拿起笔接着练习了。“我特别幸运,后来有幸跟北派刀刻赵忠臣老师学习葫芦画技艺,手上的功夫和艺术品鉴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周洁介绍说,一般创作葫芦画,会用烙画和墨刻两种技法。“烙画是用火笔烙印,相当于用电烙铁在葫芦上直接进行创作;墨刻则是注重刀法,就是拿平刀一刀一刀刻出来的,先刻出来然后再上墨,然后再经过火笔进行晕染。”
周洁以一件山水主题的葫芦墨刻作品为例,进行介绍。首先,需要在葫芦表面精心设计山水图案,运用现代绘画技巧与传统墨刻风格相结合,突出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然后,用刻刀小心翼翼地沿着图案轮廓进行雕刻,注重细节处理,如树木的纹理、水波的流动感;在刻制过程中,不断调整力度和角度,确保线条流畅自然;最后,进行上色和打磨,使作品更加精美。“在长时间的创作过程中,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绘画艺术比较类似。”
C 辛苦,但乐在其中
说起这些年和葫芦画的结缘,周洁感慨地说,自己一直想亲自尝试种喜欢的葫芦品种,“光是想想在自己种的葫芦上烙画、墨刻,就觉得是件特别开心的事。”
于是,在2022年,周洁承包了七亩地开始自己种植葫芦,翻地、施肥、搭架、育苗、打药、灌水、除草……每一步都亲自来做,直至葫芦丰收下架,晾晒打皮为止。“等我用自己种的葫芦去设计制作一件件作品时,那种幸福的感觉更加强烈了。”但周洁表示,创作的过程也是艰辛的,自己经常会遇到掌握不好刻刀力度,导致葫芦破损的情况,有时还会因自己难以精准描绘复杂图案,总是返工一遍遍尝试。不过,虽然辛苦,但自己却沉浸其中,“所以当一件作品完成时,那种满足感是任何事情都代替不了的。”
这些年,通过传承葫芦画的制作技艺,周洁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不仅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还在艺术创作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和满足。同时,因为葫芦墨刻作品被大家所喜爱和认可,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收入。作为非遗传承人,她也积极参加各类非遗文化展览,展示葫芦墨刻技艺,提高其知名度。同时与学校、社区合作,开设培训班及研学活动,传授葫芦墨刻技艺,培养更多的传承人。她也经常在非遗文化进校园、进社区活动中,大力宣传非遗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葫芦墨刻技艺。
“我会继续努力提高技艺,并尝试与其他非遗项目合作,开展跨界融合创作,为葫芦墨刻注入新的活力。明年我有一个目标,就是建立自己的葫芦墨刻工作室,打造品牌,推动葫芦墨刻技艺的产业化发展。”周洁说。
记者 王敏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