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报告上的钙化,意味着什么?
版次:13 作者:刘威
近几年,市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很多人开始重视体检。也有不少人在体检报告中发现有钙化两字,很多人担心这是不是得了严重疾病或者是不是癌症的前兆。那么,钙化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钙化现象?它是否影响健康?
本期,自治区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医师组组长何文亭带你了解体检报告中的钙化。
1 钙化可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
什么是钙化?何文亭介绍,钙化是指人体内的钙离子以磷酸盐或碳酸盐形式发生沉积的过程。这是一种影像学表现,常见于彩超、X光、CT或MRI等影像检查中,在影像学检查中表现为高密度影。
钙化可以分为生理性钙化和病理性钙化两大类。生理性钙化多与年龄增长有关,是人体自然老化过程中的一种现象。例如,骨骼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出现钙盐沉积,形成骨质增生;动脉血管壁也会因钙盐沉积而出现钙化,这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标志。此外,颅内生理性钙化也常见,如侧脑室脉络丛钙化等。这些钙化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也不用特殊治疗。
“病理性钙化则与疾病状态密切相关,常见于结节、肿瘤、慢性炎症、肉芽肿性疾病等。病理性钙化往往伴随着疾病的进展和恶化,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影响。”何文亭提醒。
2 为什么器官里会有“钙”?
“钙化现象几乎可出现在人体的任何器官或组织中,尤其在肺部、甲状腺、乳腺、前列腺以及冠状动脉中更为常见。”何文亭具体介绍了几种常见器官或组织钙化的形成原因。
肺部钙化:多是由于肺部曾经发生过炎症或结核等病变,在愈合过程中,钙盐沉积形成钙化灶。例如,肺结核痊愈后,部分患者肺部会留下钙化点。
肝脏钙化:可能是肝内胆管结石、肝内慢性炎症或创伤、寄生虫感染等引起。也有一些原因不明的单纯性肝内钙化灶。
肾脏钙化:肾脏实质损伤后,在修复的部位有可能出现钙化灶。
甲状腺钙化: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可能引起血钙升高,进而增加钙化灶形成的风险。
肿瘤钙化:部分肿瘤组织中也可能出现钙化。这是因为肿瘤细胞的异常代谢和局部微环境的改变可能促使钙盐沉积。
3 有这些特征的钙化要重视
总之,市民在体检报告发现钙化两字,不必太过担心,大部分钙化就像小“水垢”,不会直接影响身体健康,定期复查监测即可。但何文亭同时也提醒,危险的钙化并没有统一的“长相”,但当某些特定征象出现的时候,对疾病的良恶性判断却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甲状腺钙化:在甲状腺疾病中,恶性病变(如甲状腺癌)和良性病变(如结节性甲状腺肿)均可能存在钙化灶。通常,甲状腺钙化灶颗粒越小,恶性的概率相对越高,特别是直径小于2毫米的微小钙化,需要提高警惕。尤其是甲状腺结节钙化并伴有边界不清、血流丰富等情况时,就是在提示甲状腺癌的风险有所增加。
肺部钙化:广泛的肺部钙化可能影响肺部的弹性,进一步加重呼吸功能障碍,严重时有肺癌的可能。另外,如果肺部钙化灶较大或数量较多,或者伴有其他异常表现时,要引起重视。比如肺部钙化伴有咳嗽和咳痰可能是由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引起;咯血可能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等有关。此外,如果肺部钙化与结节、肿块等同时存在,尤其是结节或肿块边缘不规则、有毛刺、分叶等特征时,应高度怀疑肺癌的可能。
肝脏钙化:如果肝脏钙化同时伴有胆管扩张,可能是由于胆管结石、胆管炎、胆管肿瘤等原因引起。胆管扩张会导致胆汁排泄不畅,引起胆汁淤积,进而可能出现黄疸、腹痛、发热等症状。如果肝脏钙化灶较大且不断增大,也可能提示有潜在的肝脏疾病,如肝脓肿、肝结核、肝脏肿瘤等。在这些疾病中,钙化可能是由于炎症,或者肿瘤细胞的异常代谢等原因引起的。
乳腺钙化:乳腺微小钙化,这是女性体检报告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医学术语。乳腺的钙化灶约80%属于良性,20%的概率是恶性病变。临床上,细小、颗粒状、成簇的微钙化点,也有可能是乳腺癌早期的重要表现。乳腺钙化的危险警报信号主要包括:针尖状、小杆状、分叉状及泥沙样钙化;成群无法计数的微小钙化;沿乳导管方向、密集分布的钙化等。
肾脏钙化:肾钙化可能和肾炎、肾钙质沉着症、肾肿瘤、肾结核、肾结石、肾囊肿等疾病有关。如果在复查过程中发现肾脏钙化的数量、大小、分布情况发生变化,同时出现腰痛、尿频、血尿等症状时,就需要进行尿常规、CT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前列腺钙化:前列腺钙化,指在前列腺组织中出现的钙盐沉积现象,可能与前列腺增生、尿盐沉淀、前列腺反流及感染等有关。需要警惕的是,如果前列腺钙化合并慢性前列腺炎,同时出现疼痛、排尿困难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治疗。
4 预防钙化灶 日常饮食注意这几点
适当多吃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维生素K对钙的代谢有调节作用,可引导钙沉积到骨骼中,减少其在软组织中的异常沉积,有助于预防钙化灶的形成。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包括绿叶蔬菜、西蓝花、大豆等。
适当多吃富含镁的食物。适量的镁有助于防止钙的过度沉积,降低钙化的风险。富含镁的食物中有:杏仁、腰果、花生、燕麦、糙米、黑豆、红豆等。
抗氧化剂有助于预防因炎症引起的钙化。蓝莓、草莓、橙子等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C可以抑制氧化应激,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钙化的发生。番茄、胡萝卜等富含β-胡萝卜素,坚果、橄榄油等富含维生素E,都是很好的抗氧化食物。
另外,日常饮食应减少高盐、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避免过度摄入富含草酸的食物,如菠菜、草莓等,以减少结石形成的风险;避免过量补钙。
小贴士
定期体检 及早发现钙化
何文亭最后建议市民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包括胸部X光或CT(针对肺部钙化风险)、腹部超声(检查肝脏、肾脏等器官钙化情况)、甲状腺和乳腺超声(筛查相关部位钙化),可以帮助我们早期发现钙化灶。一旦在体检中查出钙化灶,应根据自身的临床症状、钙化灶部位等到相应科室就诊,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检查,明确诊断。
记者 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