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闭塞难行”到“四通八达”
75年间 银川交通一路向前
版次:04 作者:王辉
1994年,银川黄河大桥建成,架起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高速通道;上世纪80年代,为打通宁夏与内蒙古的便捷通道,在被称作“生命禁区”的腾格里沙漠腹地修建起了迎(水桥)闫(地拉图)公路,这些是银川75年间交通巨变的具体体现。现如今,银川的交通网络日益完善,科技深刻融入,不断改善着人们的生活。平坦的公路、笔直的铁路、智能的公交、便捷的高铁……高效畅通的交通体系,让出行越来越便捷,也成为城市发展的加速器。
银川黄河大桥
架起区域经济发展高速通道
在宁夏交通发展史上,银川黄河大桥的落成无疑是一座里程碑,它不仅跨越了自然天堑,同时作为青银高速的重要组成部分,架起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高速通道。宁夏公路勘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兼自治区地质勘察专家陈伟刚当时参与了银川黄河大桥的建设。
交通不便制约发展
1989年,22岁的陈伟刚大学毕业,作为年轻的工程设计人员,他有幸参与了银川黄河大桥建设的前期可行性研究及工程勘察工作。
陈伟刚祖籍浙江,上高中时跟随父母来到银川,回忆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银川,他感慨万分:“那时相较于东部沿海地区的繁华,银川显得尤为朴素与闭塞,交通更是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他特别提及自己坐火车前往湖南上大学的经历,那是一段漫长而艰辛的旅程。当时由于交通网络不完善,他需要先坐火车到北京,再转车前往湖南,需要30多个小时才能到校。那时,银川和外地联通不便,银川至区内其他城市的交通状况同样不容乐观,比如坐汽车去固原需要两天时间,途中还要在中卫过夜。
陈伟刚说:“那时的银川交通不便,在河东地区人们出行还依赖渡船,每日仅有两趟,一旦错过了,要等很久。”
银川需要一座黄河大桥
交通不便,既影响人们的日常出行,也制约了区域经济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银川黄河大桥建设提上日程。
作为项目前期勘察人员,陈伟刚深知这一工程对于银川乃至宁夏的重要意义。他说:“1989年秋天,我们携带笨重的大型设备,从位于吴忠的叶盛黄河大桥渡河,绕行一百多公里才到达施工地点。这不仅考验了我们的耐心与毅力,更让我们深刻意识到,银川需要一座黄河大桥。”
经过多次勘察、设计,1991年,银川黄河大桥开工建设,1994年7月正式通车,它打开了银川的东大门,连接起了银川与黄河以东地区,为银川经济发展插上了翅膀。如今,从银川市区到河东国际机场、宁东,只需40多分钟的车程,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让陈伟刚深感自豪。他说:“见证并参与了银川黄河大桥的建设,是我职业生涯的骄傲,这也是宁夏人民共同努力、不懈奋斗的结果。”
如今,在银川日新月异的发展中,交通形成了一张越织越密的网,公路如巨龙般蜿蜒伸展,铁路动脉贯穿南北,民航航班密集运行,共同编织出高效便捷的出行网络,曾经遥不可及的目的地,如今成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迎闫公路
首条穿越腾格里沙漠的公路
宁夏公路勘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郑光荣今年62岁,40年前,22岁的他参与了宁夏首条穿越腾格里沙漠的公路——迎闫公路的前期勘探工作。这条鲜为人知的中国第一条沙漠公路,为沙漠腹地的“生命禁区”带来了生机。
靠着骆驼指明方向
郑光荣回忆,在那个技术条件极为有限的年代,没有GPS导航,没有无人机测绘,他和同事们仅凭一张手绘地图、一把测量尺,以坚强的毅力徒步于沙丘之间,用算盘计算出公路穿行的最佳路线。
施工过程中的艰辛与挑战郑光荣仍记忆犹新。突如其来的沙尘暴让天地一片混沌,甚至连身边的同事都看不清,多次发生人员走失的险情。在茫茫沙海中,人类很容易迷失,但骆驼是天生的导航者。郑光荣回忆说:“骆驼能在肆虐的风沙中保持镇定,为我们指明方向。”
迎闫公路的建成,为当地民生带来了深刻改变。如今,乌玛高速横贯腾格里沙漠,极大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更将宁夏的众多知名景点,如沙湖、镇北堡西部影城、西夏陵、高庙、沙坡头等串联成线,形成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旅游交通走廊。
县乡村道路日益完善
郑光荣说,上世纪90年代后期,银川的交通变化可谓翻天覆地。尤其在2002年,原银古一级公路改建成高速公路,直接与古王高速公路连通,打通了银川的东出口。紧接着,银川市区至河东国际机场的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银古高速公路向西延伸段的银川南环高速公路通车……这一时期,银川市交通事业实施以国道和国道主干线为骨架,发展完善“七纵九横”公路网络,加快了县乡村道路建设的步伐。
郑光荣是贺兰县四十里店村人,工作之初,他从贺兰县往返银川市只能坐中巴车,由于班次少,每次回家特别不易,错过发车时间,就只能第二天再走。“现在从贺兰县到银川市区的公交线路十分发达,不到10分钟就有一趟车,在家里拿着手机就可以了解公交运行的情况,实在太方便了。”郑光荣说,银川的城市交通网日益完善,科技深刻融入,不断改善着人们的生活。
“现在不仅是坐车方便了,而且出行的选择性也更丰富了。近年来银川通过打造‘一环三横三纵’的快速路网,让交通更加高效畅通,经历过曾经交通闭塞的苦涩,才能体会到如今一路畅通的甘甜。”郑光荣笑着说。
记者 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