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活水文章 做强水产业

银川适水产业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版次:06 作者:吴春霖

近年来,银川市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为引领,不断做活水文章,持续做大做强适水产业,发展名特优水产品种,强化渔业品牌创建,探索出一条生态渔业的产业发展新路子,全市适水产业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A 擦亮“银字号”鲤鱼品牌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贺兰县常信乡四十里店村的宁夏黄河经济鱼类水产种质资源场看到,数十个循环养殖池有序摆放,银川鲤鱼、薄荷草鱼等各类鱼苗在水中欢快畅游。

“鲤鱼是银川乃至宁夏地区的传统常规养殖品种,也是从渔农民增收致富的重点养殖品种。农业农村部2010年批准对银川鲤鱼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银川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银川市以银川鲤鱼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为抓手,结合鲤鱼、草鱼健身瘦身养殖模式推广,集成创新养殖技术,制定了统一的养殖技术标准、管理办法和生产流程,建立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标准化养殖体系、质量追溯体系,开展品牌宣传与推介,擦亮“银川鲤鱼”的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名片。截至目前,全市鲤鱼产量达3.35万吨,占总产量的42.4%。

近年来,银川市选定5家银川鲤鱼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单位,苗种的繁育、培育严格按照生产技术规范进行。同时,引导企业不断在示范基地研究试验,对生产、流通、追溯等环节梳理分析,修订和完善银川鲤鱼健身瘦身指标参数,制定出《银川鲤鱼全产业链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银川鲤鱼养殖技术规程》《银川鲤鱼产品标准》3个团体标准,建立了全产业标准体系,为品牌培育奠定了基础。

记者从银川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当前,我市正加快优化渔业产业结构,着力稳定常规鱼、发展特色鱼、恢复生态鱼,实现“三条鱼”健康发展。也将继续加大实施银川鲤鱼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力度,在苗种繁育、贯标生产、风味检测、拓宽销售渠道、检贴联动等环节下功夫,让传统的养殖模式和现代先进的工厂化车间养殖相结合,让银川鲤鱼成为银川乃至宁夏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B 盐碱地里飘出海鲜味儿

作为西北适水产业第一县,金秋时节,贺兰县的水产品再次惊艳四方,外地客商络绎不绝。

近日,立岗镇永兴村水稻种植基地的稻田蟹迎来丰收,养殖户们正忙着打捞螃蟹,由工人们进行分拣、装袋后发往全国各地,日均销量在500公斤左右。依托于“宽沟深槽”稻渔立体种养模式的推广,永兴村成功打造出独特的区域性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发展的新格局,为当地村民绘就了一幅持续增收致富的新图景。

“今年的螃蟹养殖面积扩大了1000亩,价格比去年每斤上涨了10元到20元左右,目前正是销售旺季,销量很不错。”永兴村稻谷产销合作社负责人吴英平介绍,他与螃蟹“结交”10余年,从最初的尝试到现在的量产,一路摸索,一路打拼,稻蟹综合种养这条产业兴、村民富、乡村美的乡村振兴之路前景愈加清晰。

9月28日上午,在贺兰县立岗镇兰光村的宁夏凯弘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养殖池边,刚捕捞上岸的南美白对虾在渔网里活蹦乱跳。“我们现在有60个养殖棚,可以精准调节水温水质,养出来的虾味道更鲜美,今年预计产出3万公斤。”该公司工作人员黄凯说,近些年,随着贺兰县大力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先后引进了鳜鱼、加州鲈鱼、南美白对虾、河蟹等名特优新品种10余种,这些曾经生长于南方的鲜活美味,如今也“游”进了北方盐碱地。

“通过引进这些海水品种,可以满足季节性海产品短缺问题,丰富市民餐桌。”贺兰县农业农村局畜牧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站站长邱文杰说,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始尝试养殖这一新品种,贺兰县从引种、养殖、管理等多方面已形成了成熟的养殖技术。

据了解,今年贺兰县19家养殖户养殖河蟹1.6万亩,其中池塘养蟹面积0.73万亩,湖泊养蟹面积0.24万亩,稻田养蟹面积0.59万亩,目前整体长势良好,预计产量约为750吨;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面积为290亩,设施温棚养殖面积为173019.24平方米,工厂化车间养殖面积为8890平方米,预计养殖总产量为87.25吨。

据悉,目前贺兰县已建成现代化适水产业体系,拥有1家种质资源场、2个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园、3个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2个加州鲈鱼大规模苗种培育基地、3个南美白对虾淡化培育基地、5个扣蟹培育基地。

C 科技助力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在位于贺兰县洪广镇高荣村的宁夏新明润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旭军忙着接待一拨又一拨前来参观渔业养殖新技术的拜访者。近些年,王旭军充分发挥“导师帮带”作用,为养殖户提供培育大规格加州鲈鱼苗种技术、加州鲈鱼设施温棚商品鱼养殖技术、鱼菜共生养殖技术的指导,为我市适水产业振兴赋能助力。

近两年,为了实现水产苗种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生产,切实满足周边鲈鱼养殖户的用苗需求,王旭军依托宁夏新明润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规模化优质鱼类苗种繁育中心、年繁育乌仔5000万尾的繁育基地,并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等院校开展了合作,通过完善水产苗种规模化繁育设施,以及智能化养殖系统和远程病害诊断系统的建设,有效提高原种质资源收集提纯复壮和繁育选育能力,使基地加州鲈鱼苗种繁育产量达到约5000万尾、大规格鲈鱼苗种约300万尾,提高了养殖户鲈鱼商品鱼出塘率。

记者了解到,我市已连续5年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合作开展鲈鱼繁育研究,实现了鲈鱼的本地繁育,年产水花苗种1亿尾、规格苗种200万尾,水花苗种开口成活率达6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30%。此外,通过应用光催化技术,水体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保持零含量,技术水平全国领先。

银川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银川市始终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不断集聚创新资源,着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科技与渔业高效对接,破解发展中“卡脖子”问题,以科技创新赋能渔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先后联合清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院等科研院所与渔业企业实施重点科研项目5个,一些关键技术研究已经取得突破,在国内处于领先。在新技术和新科技的加持下,银川适水产业不断提速发展,实现“质”“量”齐升。

记者 吴春霖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