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血栓日
人体这几个部位
最容易被血栓堵住
版次:09 作者:刘威
10月13日是“世界血栓日”。生活中,很多人谈“栓”色变。脑梗、心梗、肺栓塞等致命疾病,它们的幕后黑手往往是同一元凶——血栓。血栓如同道路中的障碍,无情地阻断血液的流动,成为我们生命中的绊脚石。
那么,我们身体中哪些部位最容易成为血栓堵塞的“目标”?当血管遭遇堵塞时,又会向我们发出哪些警示信号呢?
案例
长时间坐着打麻将,她被血栓缠住了
自从退休后,60岁的吴女士迷上了打麻将,每天吃过午饭后,就去小区附近的麻将室,一打就是十来个小时。这十来个小时中,除了吃饭、上厕所,她都是坐着打麻将。有时候坐的时间长了,感到腿部酸痛,她就自己按摩、拍打。上周的一天,吴女士在打了一下午麻将后,发现自己的左腿肿胀,足足胖了一圈,一走路更是疼痛难忍。家里人赶紧将她送到医院。经过检查,医生确诊吴女士是下肢深静脉血栓,需要通过手术取出血栓。
打个麻将,怎么就打出来了血栓?吴女士怎么也想不明白。接诊医生告诉吴女士,因为她有高血压,长时间坐着打麻将,致使下肢静脉血流回流滞缓,再加上打麻将期间几乎没喝水,血液容易形成高凝状态,最终促使血栓形成。
1
小小血栓可能带来大麻烦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胡志鹏提醒,水管堵塞,水质会变差;道路堵塞,交通会瘫痪;血管堵塞,身体会损伤。血栓是血管堵塞的罪魁祸首,如同游走在血管里的幽灵,随时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那么,小小血栓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大麻烦?
“如果把血管比作一条条的水管,那么血栓就是水管里的杂物。血栓可以伴随血液全身‘游走’,如果到达一些比血栓的直径还小的血管时,或者血栓到达区域的血液黏稠度变高、血流速度变慢时,血栓就容易把血管堵住。一般来说,静脉血栓主要好发在腿部和肺部,其中腿部血栓最常见;动脉血栓易堵塞心血管、脑血管、周围动脉。”胡志鹏主任介绍。
我们熟悉的脑梗、心梗都是动脉血栓惹的祸,但比起动脉血栓,静脉血栓就“沉默”得多。因为其具有隐秘性强、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特点,被喻为“最隐秘的危险杀手”。其中,下肢深静脉是比较容易发生血栓的部位。人体静脉有深浅之分,深部静脉承担了90%以上的静脉血液回流,一旦深部静脉血栓形成,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血液回流发生严重障碍,肢体肿胀疼痛,严重的可能导致肢体坏死而需要截肢。
另外一个常见的疾病就是肺栓塞,临床中60%以上的肺栓塞是因为深静脉血栓随着血流游走到肺血管,实际上这是深静脉血栓的并发症。可能引起急性心肺功能障碍,晕厥甚至猝死。
2
血栓更容易找上哪些人?
血栓很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突然发生。胡志鹏主任提醒,以下几类人要特别注意。
长时间制动、久坐、久卧不动者;经历过手术或骨折创伤的人;年龄大于60岁的人;长时间吸烟人群;有家族血栓病史者;糖尿病患者;肥胖者、代谢综合征者;长时间摄入高脂肪、高糖分食物的人群;怀孕、分娩、动过手术的人群;恶性肿瘤患者;静脉曲张人群;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引起凝血功能增强的人。
3
注意这几个血栓预警信号
血栓性疾病,往往突如其来,危机四伏。然而,在血栓逐渐阻塞血管的过程中,我们的身体其实会悄悄发出警告。
言语不清、流口水、吃饭拿不住筷子等症状,可能是脑梗死的病变前兆,这些症状多出现在中老年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患者中。
长期卧床、久坐不动或脱水的患者,若发现下肢肿胀、疼痛,且两侧水肿程度不一,这往往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征兆。
另外,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还可能会引起腿疼、跛行、脚发凉等;如果锁骨下动脉堵塞,会出现手凉、冬天手发紫、干活手没劲等。
当不明原因的胸痛、胸闷袭来,这可能是血栓在冠状动脉中作祟。它会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引发心绞痛,严重时甚至可能心肌梗死。
4
健康生活可预防血栓
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减缓血管老化。预防血栓的形成,建议生活中注意以下细节。
清淡饮食,戒烟限酒。杜绝高油、高盐、高糖等重口味饮食。注意膳食平衡,多吃水果、蔬菜,少油腻。远离烟酒是保证血管健康的关键。
不熬夜。熬夜容易打乱生物钟,使机体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从而使血流减慢、黏稠度增加。建议规律作息,每晚11点前睡觉。
坚持运动。运动能增强心功能,起到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的作用,还能把血液中的“坏”物质代谢掉。
心情愉悦。笑可以释放压力,保护血管内皮,让血液循环更顺畅。同时,心情放松时人的血压也相对稳定。
对于存在静脉血栓形成因素的人群,应及时进行下肢静脉超声等检查。同时,要密切关注血脂、血糖和血压等指标的变化,定期接受心脑血管疾病检查。如有需要,应遵医嘱用药,以控制相关指标在正常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