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大妈”成社区居民知心人

助推基层治理“着色升温”

版次:08 作者:吴春霖

“安居大妈”志愿者李珍为老人洗头。

金凤区安居苑社区所辖10个居民小区,均为上世纪90年代建造的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较差,居住人员以老年人和外来务工人员为主。近年来,安居苑社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赋能基层治理,不断深化“安居大妈”治理品牌,积极培育群防群治“好帮手”,激活“微细胞”、落实“微实事”、做优“微服务”,聚力谱写社区幸福篇章。

“安居大妈”聚合力 志愿服务强起来

在安居苑社区,有这样一群人,经常在各个背街小巷和楼栋之间穿梭,帮助解决邻里纠纷,走访慰问孤寡老人,入户宣传惠民政策……她们就是“安居大妈”志愿者。她们常常利用闲暇时间走街串巷,与居民拉家常,积极调解矛盾纠纷,尤其是自社区开展“窗帘行动”以来,“安居大妈”志愿者渐渐成为居民的知心人。

近日,“安居大妈”志愿者李珍在巡逻时,发现武秀琴老人家里的窗帘没有拉开,她便立即上门查看,看到老人正在费力地洗头发,衣服已经打湿了一大片,李珍赶紧用毛巾帮老人擦拭衣服,并细心地帮她洗头。“小李,幸亏你来啦,我胳膊疼得抬不起来,洗头都洗不好,真是太感谢你了。”李珍的小小举动让武秀琴老人深受感动。

“安居大妈”不断补齐社区治理短板,已经逐渐从社情民意收集、邻里纠纷化解的“专科医生”,变成了基层治理的“全科医生”。

“枫桥经验”赋新能 让微网格活起来

由于安居苑社区的辖区内都是老旧小区,充电桩数量极其匮乏,“飞线充电”现象严重。“安居大妈”志愿者日常对居民进行安全知识普及,及时劝导解决巡查发现的隐患问题,同时将居民诉求反馈给小区业委会和物业。经过多方努力,社区今年依托老旧小区改造修建了2个新车棚、90个充电桩,解决了小区居民停车难、充电难的问题,也从源头上消除了安全隐患。“我以前经常把电动自行车骑到单位充电,现在小区安装了充电桩,方便又安全,感谢志愿者们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社区居民马先生感慨道。

今年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让居民白先生的家遭遇了“水患”,墙皮脱落、壁纸开裂、地板变形,生活受到了影响,对于房屋受损和赔偿金额,居民白先生与老旧小区改造施工方产生了纠纷。“安居大妈”志愿者了解情况后,积极展开调解,纠纷双方最终达成共识。“我们干不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我们愿意把小区居民最关心的小事去做好。”志愿者王淑英欣慰地说。

下一步,安居苑社区党委将充分发挥“安居大妈”熟人作用,聚焦居民小区治理中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通过“安居大妈”开展传党音、践文明、树典范、集民情、化矛盾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服务群众的向心力。

记者 吴春霖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