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赚?当心成了电诈工具人

版次:02 作者:孙瑞亭

不用风吹日晒,只要出租手里闲置的银行卡、手机卡,“躺着”就有钱赚?网络上这样的“小广告”可不能信,因为背后往往隐藏着诈骗和洗钱等犯罪行为,一旦掉进“坑”里沦为电诈工具人,就会成为犯罪链条上的一环。

电诈工具人,是对帮助电诈团伙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相关人员的统称,尽管不直接参与诈骗,但在诈骗分子利诱蒙骗下会成为电诈犯罪链条上的一环,案发后又会被诈骗分子用来当作挡箭牌。较为常见的“工具人”有三类,一类是租售自己或他人的电话卡、银行卡以及第三方支付账户等,用于诈骗分子来骗取被害人资金、转移赃款;另一类是提供通讯转接服务,以便境外电诈分子通过操控境内手机等通讯设备实施诈骗;还有一类则是进行推广引流,也就是通过蝇头小利来诱骗其他被害人加入各种群。正是通过这些手段,电诈分子躲在了“工具人”背后“数钱”。据统计,这些“工具人”中低年龄、低学历、低收入人员数量较多。年龄小、文化程度较低,法律意识淡薄,社会经验不足,再加上工作不稳定、收入低,往往容易陷入“躺赚”的陷阱,等到被抓才知道犯了帮信罪。

据报道,由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工日益细化,电诈工具人也逐渐呈现出组织化、层级化特征,已经发展成一个“黑灰产业”。作为诈骗分子实施的一道“障眼法”,电诈工具人使得诈骗分子隐藏得更深,因而对其难以进行精准打击。与此同时,这些“工具人”又有可替代性,即使落网后通常也无法有效指证幕后电诈团伙,想要顺藤摸瓜有较大的难度。从现阶段来看,帮信罪的治理难度远远高于打击难度,而今年“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的主题正是“警惕诈骗新手法,不做电诈工具人”。因此,职能部门要常态化开展相关的法治宣传,让大家的反诈意识要跟得上电诈手段的更新与变化,同时也要对帮信犯罪进行严厉打击,保持高压态势。

首先,职能部门要形成打击治理合力,在此基础上完善相应的机制体制。其次,要强化平台监管技术,加强对平台用户身份的认证和核实,防范虚假信息传播。此外,大众要形成不做电诈工具人的自觉,积极增强法治观念、提升自我保护意识,要对网络上纷繁复杂、良莠不齐、藏匿套路的信息谨慎对待、仔细甄别,尤其要对那些不正规兼职、灰色兼职说不,切莫被电诈犯罪分子利用,成为租号、跑分、解封的“帮手”。不仅不参与,发现相关信息与行为还应该及时予以举报。

孙瑞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