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丹霞地貌 大自然的瑰丽画卷
版次:11 作者:吴璇
在固原市西吉县城以北的地方,有一处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奇观——火石寨国家地质公园(以下简称“火石寨”)丹霞地貌。这里仿佛是大自然用无尽的热情和创意,绘制出的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吸引着无数游客和地质爱好者前来探访。那么,火石寨的丹霞地貌是如何形成的?除了火石寨,宁夏还有哪些有名的丹霞地貌呢?
A 层理交错 形态万千
走进火石寨,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红得耀眼的岩石,它们或高耸入云,或匍匐于地,形态各异,气势磅礴。在阳光的照耀下,这些岩石呈现出迷人的色彩,仿佛被赋予了生命,诉说着亿万年的沧桑巨变。丹霞地貌的特征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顶平、身陡、麓缓,色彩鲜艳,层理交错,形态万千。
每一处岩石都像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这些丹霞地貌不仅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地质信息。”宁夏地质博物馆科研部副主任魏丽馨介绍说,这里的地层结构复杂多样,记录了地球亿万年的演化历程。“相信对于每一位地质学家来说,火石寨无疑是一个研究地球历史和地质变迁的宝贵宝库,而对于普通游客来说,这里则是一个放松心情、感受大自然魅力的绝佳去处。”
B 从白垩纪时期说起
那么,丹霞地貌是如何形成的呢?
魏丽馨说,火石寨丹霞地貌的形成要追溯到白垩纪时期。那时,六盘山地区还是一片广阔的内陆湖盆,湖水沉积形成了厚度达1160米的红色沉积物,这些沉积物就是后来构成丹霞地貌的基础——六盘山三桥组地层。
当时,六盘山地区的气候炎热干燥,环境为氧化环境,这种条件有利于红色沉积物的形成。“这些沉积物主要由细砂岩、粉砂岩和砾岩组成,它们在山麓与河流交汇处沉积,既有来自山麓的物质,也有河流冲击带来的物质。这些沉积物在长期的压实和胶结作用下,逐渐形成了坚硬的岩石层。”魏丽馨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岩石层经历了亿万年的地质变迁,逐渐抬升到了地表。“在抬升过程中,岩石层受到了各种外力的侵蚀和改造,但红色的基调始终得以保留。这些红色的岩石层,就是后来形成丹霞地貌的主要物质基础。”
C 丹霞地貌的形成
到了古近纪末期,地球上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地质事件——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撞击。这次撞击导致了青藏高原的隆升,同时也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六盘山地区作为青藏高原的东缘,也受到了强烈的挤压和抬升作用。
在青藏高原隆升的过程中,六盘山地区持续抬升,形成了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高山峡谷地貌。火石寨所在区域的地貌也随之隆起,成为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地质单元。在抬升过程中,岩石层受到了强烈的挤压和变形作用,形成了各种复杂的构造形态。这些构造形态为后来的丹霞地貌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同时,青藏高原的隆升也改变了周边地区的气候条件。内陆气候变得更加干旱,在干旱的气候下,岩石层更容易受到风化和侵蚀作用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丹霞地貌特征。”魏丽馨解释说,流水侵蚀是丹霞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干旱的气候下,虽然降水较少,但偶尔的暴雨和洪水仍然会对岩石层产生强烈的冲刷和侵蚀作用。这些冲刷和侵蚀作用使得岩石层的表面变得更加陡峭和凹凸不平。而重力崩塌作用也是丹霞地貌形成不可忽视的因素。在陡峭的岩石层上,重力作用使得岩石块体容易发生崩塌和滑落现象。这些崩塌和滑落现象不仅改变了岩石层的形态和结构,还为后来的侵蚀作用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
延伸
宁夏境内其他的丹霞地貌
除了火石寨之外,在宁夏境内,中卫寺口子风景旅游区(西景区)也是一处典型的丹霞地貌。
寺口子风景旅游区里的丹霞地貌与火石寨相似,但也有其独特魅力。与火石寨相比,这里的丹霞地貌规模相对较小,但同样具有很高的地质意义和美学价值。最值得一提的是,寺口子景区同时拥有两种不同的地貌,其中西景区是和火石寨一样的丹霞地貌,而东景区则是喀斯特地貌,丰富的地貌特征,也使得这里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和地质爱好者。
从地质学意义上讲,火石寨和寺口子是两处较为典型的丹霞地貌。除此之外,在宁夏境内,还有一些规模相对较小的“丹霞地貌”分布,比如在须弥山和牛首山等地。它们虽然从形成时代、地貌景观等方面不能算作是地质学狭义上所称的丹霞地貌,但也可以算作是广义上的“丹霞地貌”。它们各具特色,有的以陡峭的悬崖峭壁为主,有的则以平缓的丘陵地貌为主,共同构成了宁夏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体系。“宁夏的丹霞地貌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地质信息吸引着游客和地质爱好者前来探访。这些丹霞地貌不仅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地球历史和地质变迁的见证。”魏丽馨说。
记者 吴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