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闷,耳鸣,说话有回音

当心是这个“管道”出了问题

版次:12 作者:刘威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明明没有掏耳朵,但时常感觉耳朵像塞了棉花或进了水?有时候还耳朵呼呼响?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较以往增大或者说话有回音?在医学上,这三个症状分别称为:耳闷、耳鸣、自听增强。出现这些症状,莫不是患了中耳炎?不一定,也有可能是咽鼓管功能出了问题。

1 小小咽鼓管 肩负大作用

73岁的陈叔家住在金凤区花样年华小区。几个月前,他在一次感冒后,出现右耳闷塞,听力下降,有听力遥远感及自听增强,还伴随着头昏。本以为感冒好了,这些症状也会随之消失,可没想到这些症状一直折磨着他。最近,陈叔到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经仔细诊查,确诊为咽鼓管功能障碍引起的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障碍,这究竟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对于自己得的这个病,陈叔很不解。

要想了解咽鼓管功能障碍,首先要了解咽鼓管在哪里。银川市中医医院眼耳鼻喉科沈亚姗医生介绍,咽鼓管是一根连接鼻咽部和中耳腔的细小“管道”,只有3~4厘米长,呈S走形,管腔底部与黏液清除有关,其上部与通气及平衡压力有关。

咽鼓管是人体中重要的一个结构,它看起来小小的,可却肩负着重要任务!首先,咽鼓管可保持中耳内外气压平衡。咽鼓管的主要功能是调节中耳的气压差。鼓室内的气体对维持正常听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气体过少与外界出现气压差,鼓膜就容易内陷,就会出现耳闷胀感、耳痛等不适。久而久之,还可导致鼓室积液,出现听力下降。其次,咽鼓管具有隔音效应,咽鼓管一旦出现“该关闭的时候关不上”,自己说话的声音会传至中耳,出现自听增强等不适,有些人还常常听到自己耳朵出现“呼呼声”。更重要的是,咽鼓管还充当着“守门员”的身份,由于咽鼓管通常处于关闭状态,因此可以避免鼻咽部的细菌、病毒逆行至中耳。

2 这些原因可引发咽鼓管功能障碍

通常情况下,咽鼓管处于关闭状态,当我们打哈欠、吞咽、张口及用力擤鼻时咽鼓管可瞬时开放,调节鼓室内气压。“如果把咽鼓管比作从鼻咽通往中耳的一道阀门,而它应该关上的时候关不上,医学上叫咽鼓管异常开放,应该打开的时候打不开,医学上叫咽鼓管阻塞。咽鼓管不能正常地打开或关闭,称为咽鼓管功能障碍,可能会引起鼓室积液、鼓膜穿孔、胆脂瘤形成等多种中耳疾病。”沈亚姗说。

那么,可能引发咽鼓管功能障碍的“祸首”有哪些?沈亚姗具体进行了分析。

●感冒:病毒感染使咽鼓管或咽鼓管周围阻塞。

●鼻炎及鼻窦炎:鼻窦感染可能导致咽鼓管内壁组织肿胀。

●过敏:变态反应使咽鼓管黏膜肿胀,改变咽鼓管黏膜,出现黏液痰。

●吸烟:吸烟或接触二手烟的人更容易患咽鼓管功能障碍。因为吸烟会损伤咽鼓管黏膜的纤毛,干扰中耳液的正常排出。

●腺样体肥大及鼻中隔偏曲:腺样体肥大及鼻中隔偏曲会使咽鼓管咽口阻塞。

●鼻咽部肿瘤:鼻咽部肿瘤使咽鼓管咽口不能正常开放。

●游泳、潜水和空中飞行:当压力突然改变时,如果咽鼓管不能调节中耳及鼻咽部的压力,可能导致中耳腔压力异常。

●医源性等因素:手术损伤控制咽鼓管开放功能的腭帆张肌,使咽鼓管不能正常开放。

3 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咽鼓管功能出问题

沈亚姗提醒,出现以下症状,可能提醒你的咽鼓管功能出了问题。“主要表现为患耳中耳压力失衡带来的相关症状,如耳胀满感、耳鸣、耳痛或不适感,也可表现为耳闷堵感,噼啪声、响铃声、自听增强和听声朦胧等。部分患者有听力下降的情况,一些患者会通过反复捏鼻鼓气或活动下颌来平衡中耳负压。典型症状多发生于周围环境气压改变时。典型患者呼吸时可感受到鼓膜扇动,自觉仰卧位时症状减轻,运动时加重,部分患者有习惯性抽鼻动作。”

如果想确诊咽鼓管功能障碍,建议进行以下检查。耳内镜检查:检查鼓膜形态,咽鼓管功能障碍时,可表现为鼓膜内陷或鼓室积液。鼓膜活动度检查:利用鼓气耳内镜检查鼓膜活动度,有利于间接了解咽鼓管功能。咽鼓管内镜检查:纤维电子鼻咽镜可以检查咽鼓管咽口,经鼓室内镜检查咽鼓管鼓室口。纯音测听检查: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可表现为传导性聋,也可表现为听力正常或混合性聋。影像学检查:颞骨高分辨率CT可显示咽鼓管骨部及咽鼓管鼓室口结构,在鼓膜完整情况下还可显示中耳乳突含气情况。MRI检查:可了解咽鼓管及其周围结构情况。

4 咽鼓管出了问题,这样治疗

如果被确诊为咽鼓管功能出现问题,该如何进行治疗呢?

沈亚姗介绍,对于延迟开放型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可采用以下几种治疗手段。1.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鼻用减充血剂、鼻用糖皮质激素、口服糖皮质激素、黏液溶解促排剂、抗生素等;2.捏鼻鼓气法:在紧闭口、鼻时用力经鼻做经鼻呼气动作,利用压力使鼻咽部气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纠正中耳负压,促进咽鼓管开放利于鼓室内液体排出;3.物理治疗:鼓膜负压治疗。

对于咽鼓管异常开放的患者,治疗目的是重新建立正常的咽鼓管阀瓣开关机制。

沈亚姗还演示了两个小动作,以缓解咽鼓管功能障碍引起的症状。双手食指轻轻插入耳孔,使耳道完全闭塞后突然拔出,重复该动作15~20次。注意:修剪手指甲,避免损伤外耳道。双手掌心紧压耳廓,然后手掌轻而快速地进行按紧、放松的动作。按摩时可能会感到鼓膜活动及耳内嘣嘣作响,每次15~20下。注意:按压力度不宜过猛,以无明显疼痛感为宜。

记者 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