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鹿呈祥生机宁夏

版次:09 作者:王敏

贺兰山下,嬉戏、觅食的马鹿,一幅和谐的生态画卷。记者 海坤 摄

宁夏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的麋鹿。 受访人提供

自古以来,鹿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吉祥、长寿和繁荣,被誉为“福鹿”。如今,在宁夏这片土地上,不但有贺兰山下马鹿成群自由奔跑,更有52只麋鹿从江苏远道而来被野放到青铜峡和海原县两地的自然生态保护区,它们的故事成为了宁夏生态保护成果的生动注脚。

种群数量稳步增长

提起贺兰山马鹿,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科副科长朱亚超很是欣慰。

“经过多年的保护努力,我们高兴地看到,贺兰山的马鹿种群数量正在稳步增长。目前,种群数量已经增长到了2600只左右。这些马鹿在秋冬季节,特别喜欢在山前的洪积扇上活动,所以在刚刚过去的秋天,很多人在贺兰山都看到了它们的身影。而到了冬天,它们也会下山寻找食物。”朱亚超表示,在科研科工作的近10年时间里,他印象最深的就是马鹿。“到现在我都记得,工作第一年时,我就在山上看到了3只马鹿,其中一大两小,那时候想要看见马鹿并不容易,印象最深的就是它们带着‘爱心’的屁股,太萌了,当时我赶紧拍了照片,还发了朋友圈。”

这些年,贺兰山上的马鹿种群数量明显提升,很多市民也经常能与马鹿来一场意外的邂逅。而就在今年夏秋之际,雨水的充沛让贺兰山披上了绿毯,在如此美景中,记者、摄影爱好者等很多人也用镜头记录下了难得的鹿鸣声,那声音极具穿透力,响彻山野,让人印象深刻。

52只麋鹿,远道而来

说起四十多天前,自己和麋鹿第一次见面的情景,宁夏青铜峡库区湿地保护建设管理局资源保护科科长曹学东至今还是很兴奋。

“它们是大自然中的可爱精灵。”曹学东回忆说,从小就听老人讲有一种神秘的动物叫“四不像”,因其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身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而得名。“这次来到宁夏的52只麋鹿中,雄鹿的鹿角还没有脱落,看起来特别威武,而母鹿则很温顺,还有四五只小麋鹿,都是今年出生的,活蹦乱跳的,很可爱。”

曹学东所说的这些麋鹿,是从江苏盐城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远道而来,35只输送到了宁夏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剩下的17只则在宁夏南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安了家。“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调控麋鹿种群质量,优化麋鹿分布范围,多年来有计划地开展麋鹿迁地保护实验,之前已经先后将300多只麋鹿输送到福建、内蒙古、山东、湖南、江西等多个省份。本次是麋鹿保护区首次大规模向我国西北地区输送麋鹿,并尝试建立新迁地保护种群。”曹学东说。

鹿鸣呦呦,温顺优雅

说起来,宁夏以前的野生动物还是很多的,其中就有鹿。可以说,鹿从几万年前就在宁夏大地上奔驰了,这些在贺兰山的岩画上都有记录。

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贺兰山岩画研究交流中心)主任黄丽说,贺兰山岩画是中国游牧民族的艺术画廊,其内容涵盖了远古人类的放牧、狩猎、祭祀、争战、娱舞、繁衍等生活场景。在这些岩画中,包含了牛、羊、马、鹿、虎等多种动物图案和抽象符号,展示了当时人们对他们心目中神灵的敬仰、图腾的崇拜和朦胧的遐想。特别是贺兰山岩画中有一些以鹿为主题的岩画,这些鹿的形象由漩涡纹、几何形直线纹、方格纹等装饰性花纹构成,不仅体现了原始时期人们对鹿的崇拜,还反映了鹿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鹿在许多文化中都是善良、和平的象征,是与福、长寿等概念联系在一起的。”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张訸介绍说,在中国古代文学和神话传说中,鹿的形象也频繁出现。例如,《山海经》中记载了许多关于鹿的奇异故事,将鹿描绘成具有神奇力量的生物。在《诗经》等古典文学作品中,鹿常被用来比喻君子的品质,如《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以鹿的温顺和优雅来象征君子的仁德。

记者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