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这些部位最容易缺水
版次:12 作者:刘威
冬季一到,我们的皮肤容易干燥脱屑,这是皮肤缺水的典型表现,这时很多人都会急着为皮肤补水。殊不知,需要补水的,不仅仅是皮肤。在冬季,我们的眼睛、鼻腔、肺等部位也容易面临严重缺水,从而引发一些健康问题。
皮肤缺水:
起皮、瘙痒是常见症状
一到冬天,如果你的皮肤出现了干燥、脱屑、瘙痒等情况,可能是皮肤在提醒你“缺水”了。每个人适应干燥气候的能力不同,当很难适应的时候,有的人洗脸后皮肤紧绷,有的人皮肤细纹增多,有的人皮肤瘙痒,还有的人原来的皮肤病复发或者加重……
冬天皮肤瘙痒时,很多人喜欢使用热水烫洗,能够暂时止痒,但实际上是越烫越糟。“干燥瘙痒症可以没有任何皮损,只是这儿痒、那儿痒,抓挠后可能会产生皮肤损伤、抓痕、皮下出血等。瘙痒症让人痒得极度难受,有的病人挠了一身血来就诊。”银川市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雷鸣介绍。冬天要防皮肤干燥引发的皮肤瘙痒症,首先不要洗澡太勤。因为人体皮肤表面有一层皮脂膜,具有保护和滋润皮肤的作用,如果冬天洗澡太勤、每次洗的时间太久,皮脂膜就易受损,加剧皮肤干燥。
冬天如何为“干渴”的皮肤补水?首先要使用适合自身皮肤的润肤霜,在洗完澡、洗完脸之后,尽快使用润肤霜锁住皮肤水分。其次可通过使用加湿器或放置水盆等方式,增加室内湿度,减少皮肤水分丢失。建议多关注室内的相对湿度,如果低于40%,可以考虑开加湿器。再次,除了多喝水外,还建议多吃蔬菜水果,补充水分和维生素,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食物。
眼睛缺水:可发生干眼症
“眼睛缺水”会怎么样?冬天气候干燥,不少人出现眼睛干涩、酸胀、有灼痛感、怕光、易疲劳等,这可能是患了干眼症。
宁夏眼科医院角膜与眼表疾病科主任医师、眼科学博士李慧平表示,干眼症的发生与诸多因素相关,如衰老、自身免疫性疾病、环境干燥、糖尿病、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等。人们长时间地盯着电子屏幕,睫状肌痉挛,调节能力下降,瞬目减少,泪液分泌减少,容易导致视疲劳及眼部不适。女性经常涂画内眼线或纹眼线都可能破坏睑板腺功能,导致干眼。另外,长期滴某些缓解视疲劳的网红眼药水,长期佩戴隐形眼镜,都是干眼的危险因素。
干眼症有很多类型,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的不同,采用个体化治疗和综合治疗。
冬天,尤其要注意给我们的眼睛“补水保湿”,别让干眼症找上门。对此,李慧平博士给出几点建议。冬天在有供暖设施的室内,需要保证一定的环境湿度,可使用加湿器或放置盛水器具;饮水要充足,维生素与高蛋白的摄入有助于保持良好的眼部健康;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最好每20分钟就停下来眨眼20秒;不要关灯玩手机,少戴隐形眼镜;画眼线的女性朋友要注重眼部卸妆。
鼻腔缺水:易引发鼻出血
一进入冬季,鼻子不舒服的人就多起来,常见的症状包括鼻干、鼻子疼、鼻出血等。市民刘女士最近就遇到了这样的烦恼,她说:“总感觉到鼻腔干燥,时不时还会出血。医生检查后,说我是干燥性鼻炎,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嘱咐我平时多喝水,保持家中空气湿润。”
干燥性鼻炎是如何发生的?自治区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邓斌介绍,气候过冷过热、空气干燥、多粉尘等,都是干燥性鼻炎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此外,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如长期饮酒、吸烟、嗜食辛辣等,也容易诱发干燥性鼻炎。“冬季气候原本就干燥,屋内除了暖气,有的家庭还使用空调提高温度,这样室内空气更加干燥,鼻腔内的黏膜就更容易失去水分。干燥性鼻炎常见的症状有鼻腔干燥感、鼻腔刺激、鼻出血等。”
邓斌医生介绍,干燥性鼻炎患者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冬天鼻腔内的保湿也很重要。冬天外出时最好戴上口罩,减少鼻腔内水分的散失。另外,要注意增加室内湿度,可以用加湿器,或经常用清水拖地,也可在室内养些绿色植物。感觉鼻腔干燥时,可以将一杯开水放到口鼻处,让热气湿润鼻腔。
肺部缺水:
慢性呼吸道疾病多发
肺是非常娇嫩的器官,它喜湿恶燥。而在气候干燥的冬天,我们的肺是最容易被燥邪伤害的,容易出现干咳、感冒、咽干喉痛等症状。
冬季滋润肺部可以先从食疗开始。“干燥的冬季最易引起肺燥病变,慢性呼吸道疾病多发,大家日常应少吃辛辣燥热之品。中医讲究五色对应五脏,白色入肺,因此冬季多吃白色的食物可以润肺、养肺,比如百合、白莲子、银耳、莲藕、萝卜、雪梨等食物都是养肺首选。另外,肺不好的人可以多吃杏仁、核桃,杏仁可润肺、止咳,而核桃具有润燥化痰、温肺润肠作用。”银川市中医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张骞建议。
银川的冬天气候原本就干燥,加上室内供暖,会让人感觉愈加燥热。要想养肺的话,日常补水是很重要的。建议平时最好主动喝水,不要等到口干舌燥的时候再喝,也不要一次快速地饮水过多,不然起不到补水作用不说,还可能对肾脏造成负担。
肠道缺水:易引发便秘
冬天大家都喜欢待在温暖干燥的暖气房里。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很容易导致肠道水分不足,肠道蠕动减缓,导致便秘,增加肠道堆积的“垃圾毒素”。
早起喝一杯温开水可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排便。如有心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建议每天饮水1500ml~2000ml左右。多食用高纤维素食物,如麦片、玉米、蔬菜、香蕉、芒果等。冬天,烹制一些具有“药效”的餐食,也能对肠道起到调养之效。比如炖煮鱼汤、肉汤时,可以添加一些可食药材,如玄参、生地、麦冬、当归等,能够起到滋阴润燥、帮助排便的作用。
记者 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