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闲置资产扫净“屋子”再引客

版次:02 作者:孙瑞亭

当前,通过积极盘活闲置资产与低效用地的方式,提升“沉睡”资产与土地资源高质量利用,将存量资产有效流转,变“死水”为“活水”,可以助力城市加速更新与发展。

在优质土地资源普遍稀缺的当下,一些资产与土地因各种原因或闲置“沉睡”、或低效利用,要通过化解历史遗留问题“腾笼换鸟”来加以盘活,实现“扫净屋子再引客”,让这些存量资产焕发新生。目前,外地一些城市有不少成功案例,比如闲置地块更新为“互联网+创新创业产业园”、闲置厂房改造为青年公寓、园区厂房“二次开发”与整合转让等。在这方面,银川近年来抢抓时效,促进存量资产盘活和低效无效资产处置,采用产权转让、招商引资、存量改扩建、出租出售等方式,盘活市属各国有企业建设、持有、运营的各类未能充分发挥经济效益的“沉睡”资产。其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银川滨河氨纶纤维项目,该项目在停滞6年后,克服重重阻碍完成股权债权归集,从而成功重启。

显然,在盘活闲置资产这事上,要创新方式方法,打破惯性思维,用足用活政策,强化资源统筹联动,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盘活闲置资产,从而推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其中,政策支持必须积极跟上,要结合发展实际、业主意愿、产业需求等现实情况,因地制宜通过改造提升、健全服务、智慧统筹、分类整治、临时改变功能等多元化模式来盘活“沉睡”资产与低效用地。在具体操作中,要让存量资产与新鲜业态连接、适配,通过政策引导来激活中心,然后通过延链补链来实现集群化发展,同时要优化供给,走融合提升的路径。以阅海万家D区商业综合体为例,因为与周边商超业态重复,建成后长期处于空置状态,随后通过策划再定位,确定了“以医疗、康养为主要方向,高端二手车交易展示中心等模式作为配套”的差异化业态布局,同时链接其他生活业态。

不断出现的案例证明,抓住政策红利期,把“沉睡资源”转化为“优质资产”,能够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首先,在思路、政策明确的基础上,要从城市规划上入手,要积极探索渐进式、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盘活闲置资产、释放低效用地;其次,要充分发挥财政税收职能作用,要挖潜增效促增收,着力在产业发展、招商引资、资产盘活等方面破难点疏堵点。

孙瑞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