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入选名单公布,我市41个入选
文化会客厅以“文化赋能”扮靓城市风景
版次:03 作者:鲍淑玲
为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效,银川市积极探索创新,打造了一批融图书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研学体验、轻食餐饮等服务于一体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不断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品质化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品质需求,助力文化银川建设。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关于2024年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入选名单的公示》,银川市41个入选。
丰富阅读场景
构建阅读阵地“闭环链条”
漫步在银川市区,随时都可以和阅读来一次邂逅,还能打卡高颜值的阅读空间。如今,阅读已不局限于书店、图书馆等地点,创新的阅读空间成为文旅+发展的重要一环。
每到周末或节假日,银川建发现代城的网红书店钟书阁里就迎来了许多年轻人,3000平方米的空间内藏有9万册图书,把“最美场景”和“人文空间”相结合,营造出氛围感十足的阅读空间,同时围绕打造多元文化空间、增加个性化多元文化体验等设想,扩充“书店+”概念,让书店成为以阅读为纽带的线下社交场所,为读者带来全新艺术视角和生活方式。
今年以来,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按照规模适当、布局科学、业态多元、特色鲜明的要求,将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与全市公共场所、历史建筑、楼宇商圈、旅游景区以及非遗资源、民间故事、现当代艺术等紧密结合,通过盘活存量、创设增量等方式,先后3次对全市新建、提升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进行认真摸底梳理,确定了新建、提升空间67个,被命名的为41个。截至目前,这批具备培训展览、阅读体验、文艺表演、非遗展销、艺术普及、收藏鉴赏、亲子研学、旅游服务等鲜明特色、融入群众日常生活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已运行良好。
其中,坐落于古色古香银川文化城内的嘉麓书院,结合古代书院精神和现代教育,在传统文化“国文”“国艺”“国医”的基础上,不断探究“优秀传统文化”在不同教育阶段的意义。通过引导阅读者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触碰,感知其魅力与生机,有所学、有所思、有所乐、有所启迪,汲取到传统文化的智慧。
拓展阅读服务
创新模式走出“破圈之路”
在银川,不少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不仅有高颜值,还有高科技和丰富内涵。“去年以来,我们聚焦市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文化需求,融合多元业态,打造了一批空间形态‘美’、内容品质‘好’、服务效能‘高’、运营机制‘新’的特色文化空间,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让市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各类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打造中,不仅注重科学规划空间格局,还把握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突出复合型功能和个性化供给,不断适应广大市民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各类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坚持周有读书沙龙、季有大型活动,特色文化活动层出不穷。截至目前,新改造的文化空间已举办16项140场次活动,服务市民20万人次。
其中,宁夏饮食文化艺术博物馆内建有宁夏饮食文化传奇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名优特产体验馆、宁夏美食文化体验馆等主要功能区,推出了木梳、麦秆画、木版年画等非遗手工体验项目,可为广大市民、社会团体等提供专业的非遗实践课程;宝湖悦书房,以开放性的公共借阅为基础,秉承融合型运营理念,兼具读书沙龙、图书销售、阅读习惯培养、公共文化推广等多种功能。
捕捉阅读需求
激活景区阅读“神经末梢”
“没想到景区里有这么好的地方,可以静下心来读读书、歇歇脚,太惬意了。”来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游玩的张女士,带着孩子在鸣翠驿站的阅读新空间里看了一会儿书,“玩了一天有点累了,正好这里可以看书,动中有静,过得非常充实。”
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整合阅读资源,通过“阅读+旅游”“阅读+非遗”“阅读+科技”等形式,把非遗展示、志愿服务等活动融进其中,通过“阅读+”模式实现多项工作的跨界融合。景区在探索中不断扩展阅读边界,打破时间、空间限制,让阅读不只停留在书中纸上,市民游客在青山碧水间也可以感受“书意”、闻到“墨香”,真正实现文化惠民,做到文化成果全民共享。
坐落于银川文化园东南角的银川市非遗展示中心新型文化空间,是一座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非遗产业基地。该中心设有文化创新成果展示区、传统文化展示区、非遗文创产品区、非遗研学区、非遗美食区等多个功能展区,面向市民、游客和学校免费开放,这里以场景式体验为主,人们可通过图文、实物、视频及活态等多种形式,深入感受非遗魅力与宁夏传统文化底蕴,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各类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运营中,银川市积极探索“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总分馆”体系、“公共文化机构+社会力量”合作运营管理等形式,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和服务上的专业人才和技术优势,拓展多元化、高品质服务活动。
例如贺兰县云都荟城市书房与企业“樊登读书”合作共建,由图书馆提供设备、图书,企业负责日常运维工作;建发现代城与钟书阁品牌携手打造建发钟书阁,使其成为“宁夏最美书店”;宁夏贺兰砚博物馆、银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分别为自治区、银川市文化艺术馆分馆。注重文化空间的品牌建设与推广,主动对接各类空间主体,在嘉麓书院、山边儿童美术馆、兴庆区大团结社区文化艺术驿站、昊苑山居建设“城市阅读岛”“阅读联盟点”、非遗手工坊等功能区,将16项文化惠民品牌活动送到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中,完善了空间功能、提升了服务品质。
近年来,银川市立足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需要,结合“城市10分钟、乡村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建设,联合多方力量,以嵌入、联合、更新等多种方式,打造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融入群众日常生活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为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注入了创新活力。
记者 鲍淑玲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