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别琼瑶

版次:16 作者:月理朵

琼瑶走了。

闻听此讯,略微有点恍惚,那个陪伴我度过花季的女子,阔别已久,再闻音讯,倏然已是86岁高龄的作古。

那个衣袂飘飘、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子,终其一生,用五彩斑斓的爱情丝线,精心编织了六十多个爱情故事,似童话、似梦幻、似迷药。无数少女束缚在她织就的爱情之茧里,憧憬、迷茫、碰壁,直到被现实的利刃割破茧,她们才幡然醒悟,原来琼瑶笔下的爱情,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见?

读高中时,金庸、琼瑶忽如一夜春风来,大行其时,县城仅有的几家出租书屋,满满当当摆满了他们的作品。租书的价格不菲,一天三角钱(那会学校小卖部出售的酥馍——卷着厚厚的油酥,又香又甜,才一角五分钱一个),书摊老板收下押金,认真地在本子上记下租借人的名字和借阅日期,等还书时再算费用。

我通常读得很快,一半是为了省钱,一半是被故事所吸引,几乎一天就能读完一本,我的阅读速度大概就是那时候练出来的。

整整读了四十多本琼瑶作品,书名现在几乎都如数家珍,什么《几度夕阳红》《在水一方》《心有千千结》《烟雨濛濛》《碧云天》等等。动辄被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感伤得泪水涟涟,迷失在缠绵哀婉的文字中,大有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之感。

等读多了之后,不过是千篇一律的故事情节,连书中的男女主人公,也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男的呢,清一色的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女的大有林黛玉之态,泪光点点,娇喘微微,我见犹怜。

总之,初读有多惊艳,最后就有多厌嫌。由不得令人心生疑惑,琼瑶写了这么多爱情巨著,是否和她自己的爱情有关呢?通常女性得不到爱情幸福,就会在精神方面寻求补偿。

最后一本读的是《碧云天》,故事情节早忘光了,但书名一直记得,因为从那之后,我就决绝地作别了琼瑶,连同她的人、她的文字一同作别了。

时至今日,我依旧会重读三毛、萧红,但对于琼瑶、亦舒,再不作触碰。

回想起那段岁月,颇有悲欣交集之感,悲的是学业一落千丈,尤其是数学,反正也听不懂,不如偷看小说。等期末数学考试,只能闭目猜了。欣喜的是从琼瑶书里读到了许多唯美的古诗词,从此挥之不去,这大概是我读琼瑶唯一的收获吧。

在她的书里,除了爱情,一无所有。而一个女人的人生,不该贫瘠得只有爱情,人生应该是丰盈的。记得《百年孤独》里有段话:“人的精神寄托可以是音乐,可以是书籍,可以是工作,可以是山川湖海,唯独不可以是人。”

一个心智成熟的人,会相信爱情、期待爱情、拥有爱情,但决不会以爱情为生。当一个人把所有的喜怒哀乐系于另外一个人时,没有几人背负得住。天长日久,在他心中,你难保不会变成毕加索笔下那群奇怪的女子画像,面目皆非。

斯人已逝,无论她的作品曾给予你有益的也好,无用的也罢,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感恩她的文字陪伴了我的一段青春之路。

◇月理朵(宁夏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