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大年”观照日常
2024年荧屏
现实题材亮眼
版次:08 作者:《北京晚报》
《繁花》《玫瑰的故事》《我的阿勒泰》《山花烂漫时》《小巷人家》《我是刑警》……回顾2024年荧屏大热作品不难发现,剧集的爆款逻辑正在发生转变,靠流量拉动的商业模式在市场验证中进一步失灵,观众对有创新、高质量的现实题材好剧青睐有加,剧集创作逐步回归艺术规律。
口碑佳作频现 品质好剧霸榜
今年的口碑剧主要集中于现实题材作品,《山花烂漫时》《我的阿勒泰》评分位居前列,赢得观众普遍赞誉。年代剧表现突出,《繁花》《南来北往》《小巷人家》成为高收视主力军。都市题材中,《玫瑰的故事》《凡人歌》《烟火人家》引发观众共鸣。
边疆题材今年异军突起,《我的阿勒泰》《大海道》《日光之城》为观众展现了充满活力与热爱的边疆人文画卷。行业职场剧呈现了更多新鲜职业场景,《城中之城》《赤热》聚焦金融反腐、芯片等题材,《我是刑警》《九部的检察官》展现司法战线风采。
悬疑剧、谍战剧纷纷拓展创新路径,《边水往事》《追风者》打破类型作品旧有叙事边界,《哈尔滨一九四四》把操控人心的博弈、人性的沉沦和救赎置于历史情境中放大。古装剧创作正剧化倾向越发明显,《庆余年第二季》《天行健》《唐朝诡事录之西行》升级古装剧审美与叙事模式。
整体来看,近年剧集领域的精品化趋势改变了行业现状,剧情悬浮、人物浮夸等根深蒂固的创作顽疾得到了改善,低质作品引发全网“群嘲”的情况明显减少,国剧创作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走出浮躁期。
女性题材亮眼 带来全新故事
当下荧屏,现实题材已成创作主流,曾经的爆款公式“流量艺人+大IP”早已不是成功捷径,今年古偶赛道整体热度也不及预期。此外,一个突出现象是观众对流量演员的接受度逐渐走低,使用“流量”已从“收视保证”演变为拖累口碑的风险因素。
以往的剧集市场里,出于稳健回报的考量,主导者不敢出新、不愿出新,不去挖掘真实的人物和生活冲突,编剧习惯以PPT思路将成功作品中的经典套路、典型人物生搬硬套集于一身,将大数据提炼出的“爆点”元素拼贴杂糅。而当下的剧集市场可以明显感受到,作品无新意观众不买账,凡是套路化创作、流水线生产的现代都市剧在播出数据上都不尽如人意,集体遭到市场冷遇。
纵观今年荧屏,几乎所有出圈的剧集都由创新意识主导,国剧创作涌现出一批深入生活的现实题材作品,也由此诞生了一批新人物、新故事。值得一提的是,女性题材的进一步拓宽,激发了影视创作的全新动力,富于创新表达的女性形象成为全年荧屏最亮眼的存在,调动了观众广泛的探讨热情。
今年的女性题材中,《山花烂漫时》见证了抗争不公与歧视、携手改变命运的女性力量,《我的阿勒泰》塑造了“去爱、去生活、去受伤”充满蓬勃生命力的草原母女,《小巷人家》以年代剧里“不懂事”的邻家闺蜜透视出健康的婚姻家庭对人的滋养,《玫瑰的故事》通过一路探索自我的女性叙事打造了“从此我不再希求幸福,我自己便是幸福”的人生大女主。
这些大热剧集切中时代脉搏,从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中找到情感共鸣,特色鲜明又温暖治愈,或赢得高口碑,或讨论度出圈,或播出效果超出预期,为观众带来了全新、鲜活的故事体验和生命体验。
真实的力量 永不过时
盘点这一年的剧集会发现,拼概念、拼大牌、拼制作,都不如在人物和故事的真实感上多下功夫。比如《小巷人家》中的庄超英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荧屏角色,他孝顺却又愚笨、温良却又教条,被视为整部戏的张力所在。剧中,庄家夫妻之间戏剧冲突的设计折射了时代,有锐度地揭示了具有典型性的家庭矛盾,剧情直面生活真实又不失温暖底色,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和热烈讨论,进而带动了追剧热情。
年末荧屏,《我是刑警》出人意料成为竞争“年度剧王”的热门作品,这部刑侦剧与同类作品最大的不同,就是原原本本讲述破案之难,最大程度还原刑警在现实中面对的职业困境。剧中张克寒案的侦破过程有两条矛盾线,明线是刑侦剧中常规的警匪追捕“猫鼠游戏”,暗线是主人公秦川如何破解公安系统内部“条块分割”的体制积弊,把一盘散沙的办案力量重新拧成一股绳,最终实现案件侦破上的重大突破。双线交织的剧情脱离了刑侦破案剧的传统节奏,却让人觉得真实、好看、敢拍。
如果不是剧中一起起案件的侦破过程揭示出职业环境的错综复杂,一般人很难想象办案阻力会来自于系统内部,刑警破案会受到那么多案外因素制约。这些剧情都是创作者从年代岁月里打捞起的真实记忆,也说明真实土壤上的文艺创作更具直抵人心的力量。
不追求网感、爽感、喜感,而是凭借对现实主义的深耕、对现实题材创作边界的拓展引爆市场,《我是刑警》值得更多创作者思考。
■延伸
回望2024年这一年,老牌综艺更新看点,喜剧综艺观照生活,各类节目从不同角度提供情绪价值,与观众产生了奇妙的情感连接。
《歌手2024》在播出前并未获得太高期待,但节目巧妙选择了中外对决的角度切入,为老牌综艺赢来了新的制胜关键。
老牌综艺的回归重启可谓不约而同。年初,湖南卫视的《花儿与少年·丝路季》口碑良好,“花少”IP乘胜追击,连续推出了《花儿与少年·好友记》《花儿与少年6》。
情感观察类综艺成为社会情绪的放大器,《我家那闺女2024》和《我家那小子2024》时隔4年回归,将代际关系再次摆到荧屏前讨论。《团建不能停》及《毛雪汪》异军突起,短小轻快的风格成了打工人的全新“电子榨菜”。
谁也没能想到,2024年会是喜剧节目的“大年”。这一年,《喜剧之王·单口季》《喜人奇妙夜》《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扎堆上线,在打破过去由《脱口秀大会》和《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创造的喜剧格局后,持续生产着精妙的段子和喜剧表演作品。三档节目的比拼,带来了喜剧综艺的自我革新契机,“喜人”们通过敏锐的创作天赋,深度满足观众的情感需求。
据《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