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宁夏姑娘就爱走南闯北

版次:13 作者:王敏

■讲述人:尤美清

■职业:导游

■采访时间:2025年1月22日

■采访地点:银川

■编者按——

旅行,不仅仅是走马观花,更是一种生活的延伸和心灵的触动。尤美清,一个土生土长的宁夏姑娘,用16年的导游生涯,见证了宁夏人旅游需求的变化与转型升级。让我们一起跟随她的脚步,感受宁夏人的旅行新态度。

A

导游得是个全能选手

嘿,朋友们,我是尤美清,一个在宁夏长大的姑娘。记得上大学时,我对导游这个职业充满了憧憬,觉得能到处游玩,可当我毕业后真正当上导游才发现,这事儿却没那么简单。

首先,做导游得是个全能选手。记得第一次带团出去,真是紧张,不仅要确保每个人都能跟上队伍,还得记住每个人的名字和他们的特殊需求。不过我的性格就是自来熟,很快让自己成为了“万事通”,从天气到美食,从历史文化到当地习俗,只要大家想了解的,我都尽力去解答。

有时候,游客因为各种原因心情不好,导游也得想办法开解。记得有次在迪拜,一个阿姨因为错过了购物时间特别沮丧,我就不断找机会开导她,后来我们还成了忘年交。

这些年,有一些导游通过短视频、直播,让更多网友看到自己带团的风格,展示着个人魅力,其实尽责的导游真的就是这样,什么都得会点,至于熬夜、扛行李、应对突发情况,都是家常便饭了,但看着游客们有一个美好的旅程,这一切都值了。

导游还得随时应对季节的变化,可以和叔叔阿姨一起勇闯东北,坐雪橇、住冰屋、吃冻梨、逛大街……也可以瞬间换上夏装,在海边带大家制造“浪花一朵朵”,释放平时因生活忙碌而积攒的压力。

B

宁夏人的旅游

更加多元化

这些年,外出旅游的宁夏人,旅游方式和喜好的景点,也经历着不断的变化,变得更加多元和深入了。

有一次,我带了一群宁夏的年轻人去云南。他们更感兴趣于当地的民族文化和手工艺品,花了很多时间在古城里的小巷子里闲逛,和当地的纳西族手艺人交流,甚至还有几个小伙子跟着学起了银饰制作。他们喜欢这样的体验,对我说,这样的旅行让他们感觉像短暂融入了当地的生活。

我也见证了宁夏人对家庭旅行的态度转变。现在的家庭出游早不以聚餐为主,更多人喜欢能够全家一起参与的活动,比如一起去三亚的海边学潜水,或者去内蒙古的大草原上学骑马。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旅行,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到新知识。

我还发现,宁夏人对健康旅行的兴趣也在增加。去年,我组织了一次去四川的徒步旅行,参加的都是宁夏的户外运动爱好者。他们不介意旅途的辛苦,反而享受在大自然中徒步的感觉,因为这样的旅行让心灵得到了放松。

C

小众定制很流行

这几年国内旅游的发展确实有了很大的变化,小众定制的旅游越来越受欢迎。

比如,有的游客可能会选择去宁夏的某个小村庄,住进当地的民宿,体验真正的农村生活,参与农作、学习制作当地特色食物,或者去探访宁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宁夏剪纸和陶艺制作。

其次,民俗风土的深度游也成为了新的趋势。游客们不再满足于表面的观光,而是希望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有的游客会对宁夏的地域文化感兴趣,会去参观特色建筑,了解当地民俗,甚至参与到当地的节日庆典中。我带过的一个团,他们对宁夏的“花儿”民歌就非常感兴趣,我特意安排了当地的老艺人给他们演唱,并教他们如何演唱,这种体验让他们感到非常珍贵。

此外,还有一种特别的旅游需求,那就是“体验式旅游”。比如,去宁夏的沙漠中露营,体验一夜星空下的沙漠生活;或选择骑行或徒步穿越宁夏的草原和戈壁,感受大自然的壮丽。我记得有一次,我们组织了一个“学做宁夏菜”的活动,游客们亲手制作了手抓肉和羊肉泡馍,这种体验让他们感到非常满足。

D

宁夏的吸引力

总的来说,宁夏人出去旅游从单纯的观光游向体验式、文化深度游转变,从追求热门景点逐渐向探索小众秘境转变,从简单的休闲度假向家庭互动、健康生活方式转变。作为导游,我感到非常欣喜,因为这样的变化意味着他们更愿意打开心扉,去体验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

如今,随着一批批游客的南来北往,也让宁夏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外地游客知道了影视城里的“紫霞仙子和至尊宝的爱情”;对贺兰山下的紫色梦想、美味的葡萄酒充满向往;他们也了解到宁夏虽然地处西北,却有着“七十二连湖”的胜景、“国际湿地城市”的殊荣……旅游模式的转变,也让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想要来宁夏旅游。

在我看来,宁夏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既有自然风光,也有人文名胜。外地游客来宁夏,可以去沙湖欣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也可以去镇北堡感受电影里的浪漫,还可以品尝美味的宁夏羊肉、美酒。我相信,随着旅游业的变化与发展,宁夏会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打卡。

记者 王敏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