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11 作者:吴璇
保温杯里泡枸杞
从美术老师到文创设计师,刘小彤用十年行走中国积蓄灵感,将宁夏的骆驼、方言、贺兰山岩画等内容,化作“会讲故事”的文创产品。她设计的方言冰箱贴、摇摇乐挂件,成了移动的宁夏符号,被游客带到更远的地方她以年轻化的表达,创新了宁夏枸杞的文化形象。在这个90后女孩手中,文创不再只是静态的纪念品,更是连接人与土地的情感纽带。
走上文创设计师之路
2016年高考后,刘小彤进入南开大学滨海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学习,“学习服装设计要学PS、AI这些设计软件,还有色彩搭配、构图逻辑等内容,而做文创也恰好会用到这些。”刘小彤很庆幸自己从中找到了创作的共通性。
大学毕业后,刘小彤并未直接投入设计行业,而是成为一名美术培训机构教师。“那会儿工资并不高,一个月两三千块钱。”这份工作让她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却未能满足她对创意表达的渴望。转折发生在朋友介绍的一份自媒体文案工作。“当时有个自媒体团队需要文案编辑,我就去试了试。写旅游攻略、探店笔记,我慢慢发现文字和设计可以结合起来。”
2022年,刘小彤决定开始为宁夏设计原创文创产品。“一开始没人找我合作,我就想如果我自己能做好,别人自然会看到价值。”于是她从创立小红书账号开始,踏上了自己的文创设计之路。
灵感在旅途中萌发
“别的城市都有原创文创,宁夏也要有!”刘小彤的创作灵感,源于十年间行走20余省的旅行经历。在海南,她买下用椰子壳雕刻的手链和挂件,“椰子是当地特产,椰子壳手链和椰子壳挂件被设计成了年轻人喜欢的简约风,既有特色又时尚大方。”在佛山,醒狮造型的冰箱贴和鲤鱼灯毛绒玩偶让她驻足,“醒狮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他们将醒狮做成Q版形象,游客们都抢着买。”汕头方言文创产品“老爷保号”(意为“神明保佑”)更令她忍俊不禁,“方言直译成普通话,印在冰箱贴上,外地人觉得好玩,本地人看了亲切。”
这些经历让她总结出一个公式:有趣的文创=地域符号+年轻化表达。于是,2022年4月,她推出首款作品《骆驼与羊》手机壁纸,将宁夏的骆驼和滩羊卡通化,用圆润的线条搭配明快的色彩表现出来。
最受欢迎的摇摇乐系列文创则诞生于一次突发奇想。“有一次画贺兰山岩画,我觉得静态图案太呆板,想起动漫周边里会晃动的挂件,就尝试着设计了一些。”刘小彤说,她将岩羊、骆驼等设计成摇摇乐,第一版的样品足有手掌大,后来经过三次改良,才做到刚刚好的大小。
当宁夏元素遇上年轻化表达
每次去外地旅游,刘小彤都觉得宁夏的文旅资源丰富但是急需大力宣传。她开始系统梳理本地文化符号,博物馆的文物、街头巷尾的方言俗语、贺兰山下的沙漠景观……都在她的收集簿中。
“方言考古”,是刘小彤最满意的尝试。“一些方言中的老话,年轻人都不太说了,我就想做成冰箱贴,以此来留个纪念。”为此她在公园里走访老人,把收集到的方言制成两版冰箱贴,一个是正经版,用标准字体配注释,一个是胡言乱语版,加入网络梗。比如“神偷小乌龟”就是方言“龟贼”的恶搞版。“本地人爱读正经版,在博物馆展柜前挨个念;外地游客专挑搞笑版,说要带回去考考朋友。”刘小彤笑着说。
如今,刘小彤在小红书的线上店铺格外受欢迎,这个网店已经成了和各地顾客联系的纽带,“大家会向我咨询旅游攻略,也会给我分享买到我作品后的心情,还会给我提一些设计方向上的建议。还有人把摇摇乐挂背包上,拍视频说‘带着宁夏骆驼走遍中国’。”刘小彤说。
不断创造新的可能
虽然作品逐渐打开市场,挑战却始终如影随形。比如本地工厂对小批量订单兴趣寥寥,“一次只做200个冰箱贴,量比较小,得反复沟通才会生产。”刘小彤说,另外旅游淡季销量也会锐减,她也在努力寻找突破口。
面对未来,刘小彤有着清晰的规划,作为一名资深宠物爱好者,她经常因为旅游时不能带自己的小狗感到愧疚。“每次出游的时候,小狗在行李箱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心都要融化了,我经常在想,如果每次旅游都能给小狗带一些有特色的礼物就好了。”刘小彤说,下一步,她打算将旅游文创和宠物用品结合起来,让每一只不能陪主人出游的毛孩子,都能收到‘宁夏礼物’。”
采访过程中,刘小彤展示了自己为贺兰山冰雪大世界设计的联名文创“豹起一团”,这是一只圆滚滚的小企鹅和一只可爱的小海豹,分别叫“企企”和“豹豹”,看上去十分憨态可掬。“文创不该只是纪念品,更要创造情感连接,当游客带走它时,也同时带走了一段属于宁夏的故事。”她说。
记者 吴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