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不时就上门探访“一对一”结对照顾……

社区养老让老人安心也舒心

版次:04 作者:刘旭卓

去年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围绕居家养老,明确提出“六助”(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多样化服务举措。如今在银川,像上门代办、“大管家”服务、节日慰问、“窗帘之约”等这样的为老服务举措,让高龄、独居等特殊群体的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安享幸福夕阳红。

一本台账“一对一”照顾

“这是我们的台账,每一位老人的详细信息都在上边,哪位老人需要什么照顾,记录得很清楚,并且会及时更新。”2月25日一大早,金凤区北京中路街道安居苑社区的网格员毛丽萍拿着一个文件夹,一行行给记者看台账上的信息。“徐华芝本周六需要理发、焦淑英需要办银行卡、刘继英要做养老认证……”除了台账上的具体信息,每个网格员的笔记本里,也有“一本账”,毛丽萍的“账本”里,记录着一周内需要为老人做的服务。

“大家好,辖区行动不便需要上门理发的居民请与我联系预约上门理发。”下午刚上班时,毛丽萍就在小区的高龄老人群里发了一条信息,老人们纷纷回复“收到”,有需要的老人将自己的需求发送到群里,有几位老人是毛丽萍的“重点监护”对象,刘继英就是其中之一。“我这会要去找一下刘阿姨,她手机用得少,所以我们隔段时间会上门一次,看看她的近况。”毛丽萍说。

“刘阿姨,您需要上门理发吗?我做个统计。”毛丽萍一边进屋,一边问道。“哎呀,小毛又来了啊,社区这些闺女真好啊,对我太好了。”老人一个劲儿地夸赞着。

从刘继英家出来,毛丽萍又和同事去探视了几位老人,敲敲窗,屋里的老人就拉开了窗帘,寒暄几句,履行“窗帘之约”。随后,她接到一个求助电话。“小毛,你好,我妈的工资卡打不了钱,我带她出门办卡不方便,你们能帮帮忙吗?”毛丽萍了解情况后,立即向社区党委书记常立红反映,经过社区的沟通联系,当天下午,银行的工作人员就带着设备,去居民家为老人办理了银行卡。

在安居苑社区,像刘继英这样的独居老人,一共有92位,常立红说,安居苑社区现在所辖10个小区,这92位老人已经全部建立结对台账,由社区“安居大妈”服务队的志愿者开展一对一、一对多暖心服务。除了节假日慰问之外,隔一段时间,社区就推出一项主题服务活动,比如健康义诊、爱心理发、上门代办等。

“三色”探访服务 让晚年不孤独

“阿姨您好!我们来看望您了。”2月26日早上10点,满城北街街道阅海社区马月霞老人家门外响起了阵阵敲门声。社区工作人员来到老人家中,与她亲切聊家常,帮助她打扫房间。马月霞独居在家,还患有基础疾病,腿脚也不便,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经常上门探访,让她的晚年生活不孤单。

空巢、独居、留守等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面临很多实际困难,尤其是居家安全风险不容忽视。满城北街街道办事处建立了“三色”分级分类探访关爱服务制度,根据老年人表达能力、行动能力、疾病情况、精神状况、衣食住行医等方面,按照红、黄、绿三个级别来分类,并根据分类确定服务方向和探访频次。其中,红色为三级服务对象,包括高龄独居、空巢等老年人;黄色为二级,为普通困难独居老人和残疾独居老人;绿色为一级,为普通空巢、独居老人。

“我们进行了全面摸排,精准掌握困难老年人基本信息和接受探访关爱服务的意愿,及时了解健康、经济、赡养扶养义务履行、家庭安全、服务需求等,协助解决探访中发现的紧急问题、居住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生活照料服务需求等。”满城北街街道办事处主任洪涛说。

同时,该街道面向高龄老人等特殊人群,开展上门帮办代办、宣讲惠民政策等“暖心服务”,建立绿色通道,对70岁以上低收入、失能独居空巢老人,60岁以上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且行动不便的老人,60岁以上重残等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助医助洁、紧急救援等服务,与探访关爱服务相结合,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

“来,同学们,跟着我的节奏一起来,预备,起!”在满城北街街道临阅家园社区的老年大学里,老年合唱班的老师正带着社区老人练习合唱。“我们社区现在有定期体检,还有社区老年大学、社区食堂,虽然我是独居,但生活丰富多彩,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一位老年学员笑着说道。

志愿服务 让老人吃得好心情好

每天一到饭点,在银新苑南社区里,总有好多身穿红马甲的身影穿梭在楼栋间,这是银新苑南社区的送餐志愿者分队。为了让独居和腿脚不便的老人有口热饭吃,社区提供送餐上门服务。目前,送餐上门服务平均每天送达20人次,志愿者们风雨无阻,用实际行动解决老人的用餐难题,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吃得安心、舒心,感受到社区浓浓的关怀。

为独居老人上门送餐,在银川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也成了多个小区助老服务的一项常态工作,而这项工作的支撑点,便是社区食堂的建设。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银川已经建成社区食堂214个、覆盖85%的社区(村)。2月26日11点30分,小区80岁的居民张成芳正在就餐,她高兴地说:“我平时一个人住,现在年纪大了做饭也成了难题,社区食堂开了之后,我就一直在这里吃饭,干净卫生有营养,还能根据我们老年人的口味做饭,真的很不错。”

银新苑南社区党委书记秦娜介绍,社区引入第三方以低价方式运行,为居民提供了多样化的菜品选择,针对60岁以上老年人,还推出了敬老价。

“李阿姨,咱们社区今天有手工活动,我带您下去转转。”2月26日,社区志愿者王璐来到独居老人李淑梅家里,邀请她参加活动的同时,又顺手帮忙收拾了下卫生。“我们就怕独居老人住得孤单,隔一段时间就组织些活动,邀请他们参与进来。”王璐说。

在社区的精心策划与组织下,每周一次的手工活动已经成为该社区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中一抹不可或缺的亮色,每次活动中,志愿者也都会将独居、困难等特殊群体的老人邀请来,让他们感受到社区的温暖氛围。剪纸、编织、绘画……这些丰富多样的手工活动,像一把把钥匙,开启了独居老人新的生活乐趣,承载着社区对老年人的关怀与爱意,让他们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

记者 刘旭卓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