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8 作者:孙瑞亭
在《哪吒2》票房剑指150亿元大关的同时,2025年中国电影市场的沸腾预期也不断调高。那么,在《哪吒2》之后还有哪些电影值得我们买票走进影院?不妨来盘点一番。
A
春节档后 期待黑马
自《哪吒2》在春节档高开暴走后,除了其他5部同档期的热门电影外,目前市场上尚未出现既叫好又卖座的新电影。在观众审美持续提升的背景下,《美国队长4》和《花样年华》特别版的表现平平无奇,甚至有些黯然失色,这不禁让人担忧三四月份的电影院是否会再次陷入冷清。翻阅待映片单不难发现,接下来一两个月上映的多是小成本类型片和一些体量有限的文艺片,其中还包括主打“情怀牌”的重映影片,比如《倩女幽魂》,吸引力着实有限。
不过,由于本周六恰逢“三八”国际妇女节,这势必会成为电影市场的一个重要消费节点。因此,多部影片选择在这一档期扎堆上映。其中包括刚刚亮相柏林主竞赛单元的新作《想飞的女孩》,积压多年的存货《平原上的焰火》,以及为该档期量身打造的女性电影和爱情电影,比如《天堂旅行团》《多幸运遇见你》等。此外,还有一些国外实力派的作品,比如意大利女性主义题材电影《还有明天》、韩国导演奉俊昊的新作《编号17》等。这些影片共同构成了“史上最拥挤的三八档”,其中是否会有一匹黑马脱颖而出,这个周末是否会掀起观影小高潮,值得期待。
在女性题材与爱情题材中,《天堂旅行团》《多幸运遇见你》与《想飞的女孩》目前的口碑尚可,《多幸运遇见你》翻拍自泰国电影《教师日记》,聚焦于一段浪漫而曲折的爱情故事,或许会引发情感共鸣。《想飞的女孩》主打青春励志爱情,在第7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首映是一大卖点。《天堂旅行团》根据张嘉佳同名小说改编,由彭昱畅主演,旅程中的温情依然是主打元素。在《寄生虫》爆火过去六年之后,韩国导演奉俊昊终于带来新作《编号17》,将科幻与黑色幽默融合,主打一个“隐藏在平静疯感下的冷峻幽默”。
当然,值得期待的还有由刁亦男监制,张骥导演,原著作者双雪涛担任艺术总监,周冬雨、刘昊然领衔主演的《平原上的焰火》。本片经历了改名、撤档并雪藏近四年,这下终于要露出真容了,目前唯一存疑的就是电影能否如原著《平原上的摩西》一样,通过众多人物的悲喜挣扎折射出时代浮沉。另外,从前年《燃冬》《鹦鹉杀》《热搜》的票房三连扑,到去年《朝云暮雨》的折戟沉沙,周冬雨成为票房毒药的舆论不断发酵传播,这也为影片蒙上了一层阴影。不过,这或许与周冬雨近两年选片偏小众、文艺有关,其演技还是得到了不少历练,此番“火焰”依然算不上大体量商业电影,能否“烧”掉周冬雨身上的票房魔咒,值得期待。
B
市场爆点 仍在暑期
尽管前有“最强春节档”,后有“最拥挤三八档”,但对于全年票房来说,关键还在暑期档。因为今年最有票房潜力的《疯狂动物城2》和《阿凡达3》都将集中在年底公映,暑期档肯定会是一些大制作的必争之地。回顾2024年的暑期档可以发现,期待值拉满的《异人之下》《逆行人生》《解密》相继哑火、票房暴跌,这也让一些优质作品仍持观望态势,目前暂时已定档的只有2部,《731》与《星河如梦》,都有成为爆款的潜质,但因为题材的敏感性与作品的独特性,能否获得市场认可还真是一个未知数。
在待定档的作品中,有不少具备爆款体质,比如《刺杀小说家2》《酱园弄》《长安的荔枝》《怒火蔓延》《东极岛》《用武之地》《蛮荒禁地》《聊斋:兰若寺》《小妖怪的夏天:从前的浪浪山》等。这些电影应该说各具独特气质,从类型的丰富性上来看,涵盖了奇幻、犯罪、戏剧、动作、战争、动画等多种类型。与此同时,在主创方面,既有保持不错票房的著名导演,也有颇具市场号召力的超级明星,而且多部作品有IP加持,在口碑和票房方面值得期待。
《刺杀小说家2》讲述陷入人生低谷的小说家路空文被巨大的诱惑牵引,导致自己和书中的角色陷入不可逆转的双世界危机,从已经发布的贴片预告可以发现,影片依然延续了第一部的奇幻风格,不仅特效拉满,还有邓超化身“赤发鬼”亲自上阵,与董子健、雷佳音共同出演。《酱园弄》根据民国四大奇案之一改编,是导演陈可辛酝酿多年、野心勃勃的巨制,由章子怡等实力派演员出演,讲述了居住在上海新昌路酱园弄的詹周氏(章子怡 饰)持刀杀死多年虐待自己的丈夫。此后,陆续出现的嫌犯和证人揭开詹周氏苦难的命运和人生,却使整个案件陷入迷雾。
《长安的荔枝》改编自马伯庸同名小说。讲述唐天宝年间,人到中年的李善德(大鹏 饰)被安排了一个“荔枝使”的肥差,人生就此发生巨变。近两年,无论是作为导演还是主演,大鹏在喜剧电影方面已经获得了大众的认可,此番跳出舒适圈,挑战小说改编和古装两大新领域,值得期待。此外,还有谢霆锋的《怒火蔓延》、管虎的《东极岛》以及脱胎于“中国奇谭”的《小妖怪的夏天:从前的浪浪山》等,也都因为特有的卖点而备受期待。
C
中国电影 勇敢“出海”
《哪吒2》给我们带来的“出海”启示值得深入思考。从目前来看,随着海外口碑持续发酵上扬,“魔童”出海的征程预计还将延伸至更多地区。其实,在今年春节档上映的其他三部影片《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唐探1900》及《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都选择了在海外同步上映,也都收获了相应的票房与不俗的口碑,这其实也是中国电影实力与文化影响力的展现。
当然,中国电影的“出海”之路并不顺利,由于文化观念与观影习惯存在一定的差异,中国电影在海外的主流观影群体仍为华人群体,而且排片量也会因各种原因有所受限,进而影响后续口碑发酵。但是,对于那些大投资、大制作的中国电影,海外发行无疑是打造品牌、回收成本的重要渠道,应该予以鼓励和坚持,尤其是制作精良、凸显东方魅力且能讲好故事的“扛鼎之作”,这对促进中国电影海外发行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早些时候武侠、警匪题材的中国电影较受海外欢迎,但近年来剧情、动作、惊悚、冒险、喜剧、奇幻题材的国产电影在海外均收获了较好的口碑,比如《流浪地球》《封神》《长津湖》以及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哪吒2》。不可否认,大投入、重特效、类型化叙事的商业电影的确比较合乎海外市场口味,中式审美所展现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然独具魅力,通过创新讲述方式是能够打动海外受众的。与《指环王》《纳尼亚传奇》《星球大战》等经典电影相比,《哪吒2》同样构建了背景清晰的奇幻世界,海外受众能够迅速融入故事之中,而且影片中传达的父子、母子、师徒、兄弟之间的爱与守护,同样能够引发跨越国界的情感共鸣。
从一些采访中可以发现,由于语言、历史、文化等原因,很多海外观众不能领会一些情节设定的意图,比如《哪吒2》中有不少由方言引发的笑点,华人观众看到就会爆笑,但其他海外观众就领会不到。因此,影片外语字幕的翻译工作不能忽视,其他关于电影故事背景的宣发工作也得跟得上,在此基础上着力构建顺畅的发行渠道。尤其是在社交平台与生活深度链接的当下,还可以鼓励海外受众进行二次创作传播,进而形成口碑发酵效应。
梳理今年那些待定档上映的国产影片可以发现,其中不乏一些精良之作,期待它们能够破万重浪、跨千重山、扬帆出海,参与全球电影票房竞争,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当然,中国电影既要敢于“出海”,更要有沉下心来打磨的耐心,要专注于作品本身,在兼顾本土性的同时尽可能去涉及更有全球共性的话题,通过创新讲述方式来打造爆款,打动更多全球观众。
记者 孙瑞亭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