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不清,听不着

谁偷走了我们的听力?

版次:09 作者:刘威

2025年3月3日是第26次全国“爱耳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健康聆听,无碍沟通”。

耳朵是人类感知声音的重要器官,也是我们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桥梁。但是,耳朵的承受力比我们想象得更脆弱,总在不经意中受到伤害。那么,生活中,哪些不良习惯会使听力受损?年轻人如何正确使用耳机?老年人怎样及时发现和干预听力问题?本期,自治区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邓斌为大家进行了科普。

自测听力是否下降

听力损失并非突然发生,而是像沙漏中的细沙一样悄然累积。如果出现以下情况,说明听力可能已经出现下降,建议到医院进行专门的听力检测。

01

接听电话时,经常觉得听不清楚、声音太小。

02

家人总抱怨你把电视的音量开得太大。

03

总觉得别人说话含糊不清。

04

常常会答非所问、顾左右而言他,误解别人说的话。

05

除非距离很近,否则听不到电话声或门铃声。

06

感到耳朵有闷塞感,头颅里有声音,如嗡嗡声或铃声(耳鸣)。

老人说话爱打岔

可能是听力下降前兆

如果你发现父母最近经常答非所问,交流时爱打岔,打电话时总是抱怨对方声音不够大,那就一定要引起警惕,这可能是听力下降的早期信号。建议带老人就诊,检查听力。

邓斌医生介绍,老年性耳聋的发病率高达30%~60%。导致老年性耳聋的原因,除了听觉系统的自然老化,还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耳蜗微动脉阻塞)、“三高”、吸烟、噪音以及耳毒性药物等有关。长期听不清、听不见会让老年人缺乏交流,容易孤独抑郁自闭。同时,听力障碍会降低老年人的反应能力和行动能力,也加大了意外伤害的风险。

长期熬夜、戴耳机

偷走年轻人听力

上个月的一个周末,家住金凤区的吴明(化名)戴着耳机整晚打游戏,早上醒来时便感到耳闷,听不清声音。到医院检查后,他被确诊为突发性耳聋。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吴明的听力最终恢复到80%左右。

邓斌医生介绍,突发性耳聋(又称特发性突聋),俗称“突聋”,是指72小时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听力下降,可能伴随耳鸣、耳闷、眩晕等症状。目前突发性耳聋病因不明,可能的原因包括病毒感染、血管疾病、膜迷路破裂、免疫反应等,多数年轻患者发病前有过度劳累、熬夜、情绪激动的情况。

“近年来突发性耳聋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患者也逐渐趋于年轻化。不是只有经常熬夜的上班族才会发生突发性耳聋,门诊上也会遇到突发性耳聋的中学生,多数是因为学业压力过重、睡眠不足导致。另外,长时间戴耳机看视频、打游戏也会给听力造成暴击。每到假期,总有长时间戴耳机玩游戏的学生因突发耳聋来就诊。”邓斌医生分析。

隐性听力损失

也要提防

有些人平时自我感觉听力正常,去医院的耳鼻喉科检查听力也查不出什么大毛病,可一走进人声嘈杂的饭馆或者酒吧内,就会发现自己听不清别人说话了。如果你出现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患上了隐性听力损失。

邓斌医生介绍,隐性听力损失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表明其发病主要与内耳和听觉神经通路的微观损伤有关,尤其是突触病变和神经纤维退化。

隐性听力损失的临床表现通常较为隐蔽,常规听力测试难以发现,但在特定情况下会呈现出以下症状:嘈杂环境中的听力困难;在长时间聆听后(如长时间会议、讲座)感到精疲力竭;可能伴有耳鸣或对某些声音过度敏感;需要更多时间理解快速或复杂的言语。

听力下降别忽视

早诊早治能改善

“听得到对方说话,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听力正常。”邓斌医生提醒说,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分为低频、中频和高频,对中频的敏感度更高,这也是语言交流的主要频率范围。但听力受损常常是从高频听力下降开始,容易被忽视。而高频听力下降一旦发生,不及时干预,就会向中频扩展,慢慢地发展到连日常的对话声音都听不清。

如果已经确诊得了老年性耳聋,就要积极进行治疗。医生会根据病情提供合理的建议和治疗方法,一般会用一些扩血管的药物和营养神经系统的药物。对于中重度的老年性耳聋,与人交流已经有困难了,就需要佩戴助听器。如果是全聋了,可以考虑植入人工耳蜗。

突发性耳聋就像耳朵的“紧急警报”,一旦出现,必须争分夺秒就医,否则会引起听力损伤或终身伴随。

对于隐性听力损伤,首先要减少噪音暴露,改善聆听环境;药物治疗可能有助于修复突触或神经损伤。

小贴士

好听力离不开好习惯

●正常情况下,噪声超过90分贝时就会引起耳朵不适,超过120分贝就可能对耳蜗造成永久性伤害。年轻人应尽量减少与强噪音等物理因素接触,避免各种噪音对听觉神经的刺激。

●最好不要连续戴耳机超过2小时,更不要戴耳机睡觉。

●保持充足的睡眠,不吸烟、不饮酒,是预防听力下降的重要措施之一。

●年轻人在工作生活中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适当放松心情,也有助于保护听力。

●如果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要积极控制。尽可能保持耳道干燥,尽量少掏耳朵,若出现耳道堵塞等问题,应及时到医院处理。

记者 刘威

制图:蔡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