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建成近3000个微型消防站

筑牢基层“防火墙” 小站点守护大安全

版次:08 作者:吴春霖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消防安全需求的增长,微型消防站作为城市消防安全体系的最小单元,在社区和各类场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提升基层应急救援能力,夯实消防安全基础,我市各级部门整合社会资源,发动基层力量,共建共享微型消防站,探索出一条基层消防安全治理的新路径。截至目前,我市已在社区、乡村、企业、机关单位建成近3000个微型消防站,填补了救援覆盖盲区,助力构建高效快捷的消防救援网络体系。

A

打造高效消防救援网格

3月2日上午,金凤区黄河东路街道通福家园小区居民杨丽家中油锅起火,这时,杨丽迅速从橱柜中取出灭火毯将油锅包裹住,成功扑灭火源。

“上个月我出去买菜时,看到社区在小区东门口的微型消防站进行消防宣传,社区志愿者当时正演示如何操作灭火毯,我在旁听了几分钟,没想到今天真的派上了用场。”杨丽心有余悸地说道。

据银川市消防救援支队的工作人员介绍,微型消防站是消防安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发现早、到场快、处置快”的特点,成为守护基层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对于居民、企业和公共场所来说,微型消防站是一种高效、实用的消防安全保障措施,除了火灾救援,还可以应对其他突发事件,如小型地震、洪涝灾害等。”该工作人员说。

家住世茂倾城小区的张娟也分享了她的经历:“上个月,家里的门锁坏了,5岁的孩子被反锁在房间里哭闹。我丈夫尝试了很多方法都没能打开门,家里也没有合适的工具。后来,大儿子告诉我们,他在小区门口的微型消防站看到过铁锹。我们跑到小区门口拿了铁锹,小区保安也拿来榔头帮忙,很快撬开了门锁。微型消防站真是帮了我们大忙。”通福家园社区党委书记于风霞表示,社区及辖区内的各个小区都设有微型消防站。这些微型消防站不仅补充了专业消防力量,还在社区中起到了普及消防知识的作用。

据了解,黄河东路街道辖区内共设置了94个微型消防站,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切实打通了消防救援的“最后一百米”。相关负责人表示:“黄河东路街道一直高度重视消防安全,这不仅关乎每个家庭的安全,更是构建专常结合、反应迅速、高效快捷的基层消防救援网络体系的重要基础。我们通过科学规划和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消防安全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不断夯实社区的消防安全基础。”

B

助力平安乡村建设

“‘家门口’的消防站真是太方便了,有需要随时可用!”家住贺兰县立岗镇民乐村的老王对村里的微型消防站赞不绝口。这种微型消防站距离近、机动灵活,一旦发生火灾,能够迅速响应,发挥“灭早、灭小”的关键作用,为村民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安全“防火墙”。

记者在现场看到,微型消防站虽规模不大,但设备齐全,配备了手持灭火器、消防头盔、灭火防护服、防护靴、强光手电、消防铲等设备。永兴村党支部书记王文成介绍:“微型消防站设在村部,一旦发生火情,村里可以迅速利用这些消防物资进行扑救,这为平安乡村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据了解,立岗镇的15个行政村都已建立了微型消防站。随着这些消防站的建成,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设施成为关键。为此,立岗镇邀请辖区内的消防志愿者和义务消防员等公共志愿服务力量,深入农村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和演练。通过逐村走访和手把手指导,确保每个微型消防站都能真正发挥作用,全方位保障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采访过程中,义务消防员马金义现场演示了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拿到灭火器后,要站在上风口,拔掉保险销,喷头对准火源根部,按下开关!”他通过这种方式向村民传授防火、灭火和自救知识,提升了村民在冬季火灾中的应急处置能力。

记者了解到,这些志愿者和消防员都经过严格的消防技能培训,定期参与消防知识培训、防火巡查、灭火救援和疏散逃生演练等活动。他们每到一个村庄,都会系统地讲解农村常见的火灾隐患,并手把手指导村民整改身边的消防安全问题。同时,他们还协助农村微型消防站完善台账记录和维护消防器材,逐步提高村民的消防知识和安全意识。

自微型消防站建成以来,立岗镇各站明确了扑救初期火灾、开展防火巡查、消防宣传教育以及协同救援、联勤联动等主要职责,充分发挥了点多面广、情况熟、距离近、反应快的优势,确保了当地群众的防火安全,夯实了基层消防基础。村民吕生胜感慨道:“以前遇到火灾,大家只能一桶一桶地打水灭火,现在有了微型消防站,拿起灭火器一喷,小火就能迅速扑灭。”

立岗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微型消防站建设,充分发挥村级消防站的力量,健全日常管理机制,定期开展基本技能训练,持续扩大消防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的覆盖面,推动社会治理精细化,确保群众安全零距离。”

C

筑牢家门口的“防火墙”

“火灾扑救的关键在于‘打早、打小’。由于道路、交通等因素的限制,专业消防救援队往往难以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而微型消防站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能够最大限度地扑灭初期火灾。近年来,全市大力推进微型消防站建设,在防火、灭火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银川市消防救援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

该负责人表示,微型消防站的作用是将灭火救援力量延伸到群众身边,一旦发生火灾,能够迅速扑救初期火情。虽然微型消防站的工作人员在专业性上可能不及专业消防员,但他们身处辖区,对地形和环境非常熟悉,能够及时赶到现场。经过专业训练后,他们完全有能力应对初期火灾,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

记者了解到,为提升初期火灾应急处理能力,我市对微型消防站的人员和硬件设施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每个微型消防站都设立了站长、消防员、消控室值班员等岗位,配备人数不少于6人,并制定了岗位职责、值守联动、管理训练等制度。站内配备了灭火器、消防服、水枪、水带等必要的灭火器材,以满足扑救初期火灾的需求。

微型消防站的人员主要来自社区干部、网格员、党员、楼栋长、物业人员以及热爱公益事业的居民。他们在日常工作中融入消防常识宣传、安全隐患排查、信息报告等任务;一旦遇到火灾等突发情况,可以就近利用微型消防站的器材装备参与处置。

此外,我市各级消防救援大队将微型消防站纳入灭火救援联勤联动体系,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常态化检查指导,确保其高效运行。定期开展应急调度、联合作战等演练,实现联防区域内“一点着火,多点出动”的区域联动模式,形成联防联控合力,切实提升微型消防站的协同作战能力。

“我们将微型消防站人员的业务能力建设作为日常督导检查和指导帮扶的重要内容,要求队员做到‘会操作器材、会实施扑救、会组织逃生’,充分发挥微型消防站在扑救初期火灾中的优势。同时,坚持‘以赛促训、以赛促建’,定期组织辖区微型消防站开展比武竞赛和现场考核,有效检验队员在火灾初期的‘尖刀’作用,进一步提升防火、灭火作战能力。”银川市消防救援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

接下来,我市将继续深化“防、消、宣”一体化运作模式,通过不断夯实辖区消防工作基础,筑起家门口的“防火墙”,确保微型消防站这一“小站点”能够有效守护“大平安”。

家庭防火 预防胜于救援

家是温暖的港湾,但一次疏忽可能让危险悄然而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家庭火灾造成的伤亡人数超过7000人,其中80%的悲剧可以通过预防避免。为此,银川市应急管理局提醒市民,做好家庭防火工作,“三清三关”要时刻牢记于心。

“三关”

切断源头,杜绝隐患

关气源

使用燃气后应及时关闭气源,不要擅自改动燃气管路,并定期检查燃气软管是否存在老化、脱落、漏气等隐患。

关电源

家用电器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风险,居民应注意使用时间和方法,不用时及时拔掉电源。

关火源

不要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吸烟,打火机等物品应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酒精炉等明火源使用后应立即关闭。

灭火器

关键时刻的“救命工具”

银川市消防救援支队提醒,灭火器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消防工具,学会正确使用至关重要。常见的灭火器类型包括干粉、二氧化碳和水基型。使用时需遵循“提、拔、握、压”的步骤:

提起灭火器,观察压力表指针是否指向绿色区域。

拔下保险销。

一手握住喷管前端,另一手提起灭火器提把。

在距离火源3~4米的上风向位置,瞄准火源根部,用力压下手柄喷出灭火剂。

操作时应保持安全距离并定期检查灭火器状态

火场逃生

迅速行动,保护生命

迅速逃生

时间就是生命,切勿因穿衣或寻找贵重物品而延误逃生时机。

关闭门窗

逃生过程中应随手关闭通道上的门窗,以阻止烟雾蔓延。

避免躲藏

不要躲向狭窄的角落,如床下、墙角、桌子底下或衣柜内。

处理身上着火

如果身上着火,应迅速脱下衣物并就地滚动灭火。

切勿乘坐电梯

火灾逃生时不要乘坐电梯,应选择楼梯撤离。

及时报警

火灾发生后,应第一时间拨打119报警。

记者 吴春霖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