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3 作者:李姝
天气渐暖,早高峰时间,“流动的头盔”成了银川最醒目的风景之一。自2025年1月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实施以来,市民佩戴安全头盔的意识是否有所提高,执法部门都开展了哪些工作?目前在电动自行车安全文明出行的管理上,还存在哪些难点?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A 安全头盔佩戴率达65%以上
自《规定》实施以来,银川市交警部门通过“首次警告、二次处罚”的柔性执法模式,持续强化交通秩序治理。3月11日早高峰期间,记者在六盘山路与凤凰街路口观察到,每个灯时等待的电动自行车中约半数已规范佩戴安全头盔,外卖、跑腿骑手则全部佩戴。执勤民警表示,尽管尚未正式罚款,但通过常态化宣传劝导,目前全市头盔佩戴率已达65%以上,较新规实施前大幅提升。
3月10日11时40分左右,记者在宝湖路民族街口看到,民警通过“护校安园”专项行动逐校推进治理。现场执法中发现,部分市民仍存在“忘戴”“觉得没必要”等侥幸心理。市民赵女士表示:“遵守交通规则是每个人的责任,但偶尔还是会疏忽。”对此,交警部门采取“打点保线扩面宣贯”策略,重点整治事故多发路段,同步开展免费上牌服务。
记者从银川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分局了解到,自《规定》实施以来,银川交警已累计查处电动车违法行为3.5万余起,其中未佩戴安全头盔2.5万余起,占比达71%。银川交警通过“荧光绿”流动执法岗的持续宣教,令市民们安全意识逐步增强,校园周边等重点区域交通秩序明显改善。交警部门表示,将继续强化路面管控与宣传引导,推动形成安全出行新常态。
B 多部门联合执法动真格
为全面落实《规定》,3月6日,银川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分局、市公安局环境和食品药品安全保卫分局、市公安局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侦查支队等多部门,共同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路查行动。此次专项行动聚焦重点路段、校园周边等区域,通过设置联合路查点,重点查处“解限速”“增电池容量”等非法改装行为,同步核查违法载人、无牌行驶等突出问题。
在新华路与民族街路口执法现场,检验检测机构技术人员对过往车辆进行专业检测。一辆挂绿牌的超标电动自行车引起执法人员注意:经现场测速,该车最高时速和整车重量全部超过国家标准,鞍座长度明显超标。银川市市场监管局质量监管科副科长陈浩介绍:“此类车辆需返回销售点进行三项整改:更换合规电池减重、恢复限速装置、缩短鞍座至标准长度。整改完成后经复检合格方可上路。”
据了解。全市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市场监管部门累计检查电动自行车经营单位1800余家次,组织产品抽检103批次,查办电动自行车相关案件116件,没收不合格产品269件,罚没款96.1371万元。
C 外卖平台与校园治理需双管齐下
针对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银川市在规范外卖行业的同时,着力破解校园周边治理难题。饿了么、美团等平台通过技术手段严格落实安全头盔佩戴要求,骑手须每日上传合规照片,跑单过程中接受随机视频抽检,未达标者将被限制接单。美团新华路站点骑手杨士广说:“站点超九成骑手已考取摩托车驾驶证,从报名到拿证约需1个半月。”
相比之下,初中校园周边管理面临多重挑战。尽管学校持续开展安全教育,但学生骑乘超标车、不佩戴安全头盔现象仍普遍存在。一位老师坦言,部分家长出于通勤便利考虑违规购买电动车,学生群体中还存在改装攀比风气,“未满16岁骑行电动车的学生占比达30%以上,学校检查过严易引发学生逆反心理,导致学生将车辆停放至离学校比较远的地方。”该教师建议加大查处的力度,可借鉴机动车管理模式,通过车牌绑定车主信息实施扣分罚款。
D 查处违法行为需多部门协作
银川市市场监管局质量监管科副科长陈浩表示,当前查处电动自行车违法改装存在“取证难、溯源难、举证难”三大痛点。执法人员须现场固定改装证据或获取证人证言,但市民普遍不愿举证。市场监管部门虽与交警建立联合检查机制,通过蹲点摸排线索,与电动自行车经营户签订了不进行违法改装的《承诺书》,但仍有消费者私下要求“解限速”。
“电动摩托车需考驾照,但部分市民嫌麻烦,转而改装无需驾照的电动自行车,这也导致超标车屡禁不止。”陈浩指出,执法中发现,改装车最高时速可达37公里,重量近百公斤,远超国标。
记者了解到,《规定》实施以来,交警每个中队每天查处电动车未佩戴安全头盔的违法行为约50起,查处过程中,经常遇到违章驾驶员以兼顾上班、接送孩子等为由抗拒执法人员,甚至有人认为执法人员的行为是无事生非。此外,电动自行车超速的违法行为,单纯依靠交警的主观判断并不准确,需要相关部门检测之后才能得出是否超速的结论。我们希望在以后查处电动自行车超速违法行为的过程中,有关部门能协助我们做到证据扎实、事实清楚,这样才不会显得被动。”一位执勤民警说。
记者 李姝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