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4 作者:吴璇
在悦海新天地3号公寓的6楼,有一间看似不起眼的小公寓,门上挂着写有“梨好循环商店”字样的布帘。推开虚掩的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约40平方米的空间,里面井然有序地摆满了二手商品——这就是“90后”女生“十七”(化名)一手打造的循环商店。这里不仅是她创业的起点,更是她多年来践行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生动体现。
环保理念下的 “二手”生活
初见“十七”,你一定会眼前一亮。这个33岁的女生个子不高,留着一头利落的寸头,头上包着蓝色头巾,身穿简单舒适的裤子和外套,脸上不施粉黛,给人一种自然、随性的感觉。她语速缓慢,和她交谈让人感到十分放松。
“我从好几年前就开始坚持环保、可循环的生活方式了。”十七说道。她萌生这种想法,源于曾经在网上看到的一些文章,了解到服装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对环境有害的物质。“比如,服装染色、印花和整理过程中会使用大量水和化学品,废水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就会污染水体;而裁剪和缝制过程中产生的废料,也会增加垃圾填埋的负担。”她解释道。
一方面出于保护环境的初衷,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理性消费,十七开始了使用二手产品的生活。她不仅在闲鱼上淘二手商品,还加入了一个名为“你来替我用”的豆瓣小组。在这里,只需支付很少的邮费,就可以获得其他人提供的二手商品。“有些东西只用了一次,甚至还是全新的,真的是物超所值。”十七笑着说道。
二手好物的 欢乐“流转站”
因为自己一直践行环保与可循环的生活理念,十七自然而然地关注到了其他地区的同好。去年11月份,她在小红书上看到了一些信息,了解到大城市里有一些循环商店,专门售卖二手衣物、玩偶和生活用品。顾客可以寄售自己的二手物品,也可以购买别人提供的二手商品,既是卖家,也是买家。这些商品在一次次的交易中,从一个人手中流向另一个人手中,充分发挥着它们的价值,避免了浪费。
“当时我正好打算创业,这种循环商店的模式非常符合我的生活理念。我对购买二手物品也比较有心得,加上家里人的支持,只用了十几天的时间,店就开起来了。”十七一边说着,一边热情地介绍起店里的商品:“你看,这个摇粒绒的小兔子是一种经典玩偶,里面有钢架支撑,可以稳稳地站立;这套秀禾服是一位顾客拿来寄售的,可以作为结婚礼服穿;这件马面裙也是同一位顾客提供的,穿起来英姿飒爽。”
虽然店里的商品都是二手物品,但每一件都显得干净整洁。“我对收来的衣服有严格的要求,必须是九成新以上。收来之后,还要经过消毒和熨烫才会摆上货架,这样才能保证买家用得安全、放心。”十七说。
“I人”经营 购物零压力
开业不久,十七就积累了自己的第一批粉丝,甚至有人在这里购物后主动发帖帮她宣传。其中,被提及最多的就是在店里购物的“松弛感”。一位在店里买过东西的女孩评价道:“在这家商店里,你可以尽情试穿自己喜欢的衣服,不用担心导购跟在身后滔滔不绝地推销,也不会听到别人对你的身材评头论足。你更不需要为了砍价绞尽脑汁和老板谈判,一切都是轻松自然的。选好东西,扫码付款,简单又方便。”
这种松弛感的源头,正是十七“摸鱼”式的经营方式。她几乎很少到店里,而是采用了24小时自助购物模式。“顾客在小红书上联系到我后,只要约好时间,我就会把店里的开门密码发给她。她自己开门进去,挑选完商品后付款离开,完全不用担心有人全程监督或推销。”她解释道。
十七坦言,自己是一个典型的I人(与E人相对,指性格内向的人),还有点轻微的社交恐惧症,平日里并不喜欢社交。以前去买衣服时,她经常被过度热情的导购吓到,变得不知所措。“我相信像我这样的人并不少,所以专门采用了这种自助购物模式。从这几个月的情况来看,大家还挺喜欢这种方式的。”她笑着说道。
“抠门”美学 让旧物大放异彩
有趣的是,店里不仅商品是二手的,就连小到一张卡片、大到一个柜子,也都不是全新的。它们要么是十七淘来的二手货,要么是“废物利用”的产物。
比如,墙上挂着的干花装饰,是用颜色好看的外卖袋做成花篮,里面插上干枯的郁金香;门上写着注意事项的黑色小卡片,是用黑色外卖袋裁剪而成的;纸巾盒则是用废旧纸盒包裹碎布头制成的。“就连外面包的布,都是家里妈妈用剩下的边角料。”十七笑着说道。
除了这些变废为宝的小物件,店里的家具、货架、试衣间等,也都是她从网上或旧货市场淘来的二手货。其中,十七最喜欢的是一件宜家的小置物架,不仅造型简约,储物能力也很强,是她淘到的最满意的宝贝。
不仅如此,十七还毫不避讳地“薅羊毛”,到处寻找免费资源,把别人不用的东西稍加处理,赋予它们新的生命。“你看这块挂在柜子上的布,原本是一个女孩的,因为被猫抓坏了,没法再用,我就把它要了过来。现在挂在这里,还挺好看的。被猫抓过的地方垂在下面也看不见,反而成了店里的一个亮点。”
为了践行环保理念,十七并没有为顾客准备专门的购物袋,而是用旧的外卖袋代替。“我也希望顾客能自己带购物袋,或者为店里提供一些旧的外卖袋。”她补充道。
如今,十七的循环商店已经开业4个多月了。虽然仍有很多人无法接受使用二手物品,但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践行这种环保、可循环的生活理念。十七希望能看到更多的循环商店和二手市集出现,让更多人体验到一种名为“循环”的崭新生活方式。
记者 吴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