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12 作者:吴璇
近日,我区作家陈浪推出了他的最新诗集《寸心苍穹:陈浪的诗(手写本)》(以下简称《寸心苍穹》),这不仅是他七年诗歌创作的结晶,更是他对生活、情感与哲思的深刻表达。
将诗歌之美更直观地传递给读者
陈浪,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现为宁夏人民出版社副编审,同时也是中国辞书学会、中国作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及中国诗歌学会的会员。他的作品曾经发表于《诗刊》《诗选刊》《朔方》《黄河文学》《延河》等文学刊物,并编著了《小学生多功能成语词典(全彩版)》,他还著有《十年踪迹十年心》《编读札记》《以笔为筏,摆渡忧伤》等多部作品。
《寸心苍穹》是陈浪2017年至2023年诗作的精选集,共收录了84首诗,分为7帖,每帖以当年的干支纪年命名,分别为丁酉帖、戊戌帖、己亥帖、庚子帖、辛丑帖、壬寅帖、癸卯帖。这部诗集不仅展示了他7年来的诗歌创作成果,也体现了他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创新尝试。“这本诗集的创作契机源于一位老师的建议,我希望通过手写的形式,将诗歌的情感与艺术更直观地传递给读者。”他说。
对生命、时间和历史的哲思
作为陈浪的第二部诗集,《寸心苍穹》的编排独具匠心,每一年的诗作对应一辑,每辑的命名与当年的干支纪年相对应,这种编排方式不仅体现了时间的流转,也增添了诗集的历史厚重感。诗集中的诗歌主题多样,涵盖了自然、季节、亲情、友情、人生感悟等,其中春天和秋天的诗作最多,反映了这两个季节对诗人情感的深刻影响。陈浪在创作中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同时也融入了对生命、时间和历史的哲思。
诗集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手写形式的呈现,打破了传统上诗集的印刷体形式,令人耳目一新,更好地传达诗歌的情感和温度。此外,读者还可以扫描诗集中的二维码,聆听诗歌的朗诵,这种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的呈现方式,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重新认识自己的创作轨迹
在创作《寸心苍穹》的过程中,陈浪坚持每月写12到15首诗,如此写了七年。至今,这种写作频率仍在持续。他从这七年的作品中精选了84首诗,编成了这本诗集。在他看来,选诗的过程是一个自我评判和总结的过程,他从写作者、编辑和读者的三重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挑选出自己最满意的诗作。选诗的标准是作品能否打动自己,是否具有情感深度和艺术价值。“选诗的过程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创作轨迹,
也更加明确了自己在诗歌艺术上的追求。”他说。
诗集的每一首诗背后都有其独特的故事。例如《灯窗》这首诗,灵感来源于诗人回老家探望父母时的情感触动。诗中表达了对父母的积愫、对故乡的眷恋,以及作为游子的无奈与愧疚。另一首《十年生死》则是诗人对已故同事的怀念,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陈浪在创作中注重将个人情感与普遍人性相结合,使诗歌既具有个人化的表达,又能引发读者的共鸣。
形式创新带来新颖阅读体验
《寸心苍穹》不仅在内容上展现了陈浪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在形式上也进行了大胆创新。手写方式的呈现和二维码的加入,使得这部诗集在视觉和听觉上都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陈浪表示,他会继续坚持诗歌创作,直到写不动为止。
陈浪的诗歌创作不仅受到如徐志摩、闻一多、何其芳等人的影响,还融入了老庄、尼采、齐奥朗等哲学家的思想。此
外,他的历史学专业背景也为他的诗歌增添了厚重感,使他的作品不仅有当下的情感表达,而且具有更深层次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可以说,这本诗集不仅是陈浪七年创作历程的总结,也是他对人生、自然、亲情、友情等主题的深刻思考。他希望通过这本诗集,与读者分享他对文字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并期待读者能从诗中获得情感的共鸣和思想的启发。
记者 吴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