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年轻人 爱上年代剧

版次:08 作者:孙瑞亭

近期播出的年代大戏《六姊妹》与《北上》引发了追剧热潮。这两部剧通过对市井生活、家庭琐事的细腻刻画,展现了时代变迁下个人命运的起伏,唤起了不同年龄段观众对青春的回忆。近年来,年代剧频频成为爆款,从《人世间》《繁花》《山海情》到《小巷人家》《六姊妹》《北上》,都引发了广泛讨论。可见,在历史、古偶、甜宠、悬疑等题材火爆的同时,制作精良、故事动人、情感共鸣强烈的年代剧也在不断突破圈层,受众越来越广,呈现出“人人都爱年代剧”的趋势。

A 年代剧书写平凡史诗

年代剧易出爆款,今年同样不乏力作,既有聚焦时代变迁中人物命运的宏大叙事,也有充满生活细节的轻快讲述,比如已经完结的《六姊妹》和正在热播的《北上》,前者将重心放在展现家庭温情,后者则着重呈现平凡史诗,但都是在时代变迁的大背景下,通过对烟火人间的细致刻画来展现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

根据作家伊北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六姊妹》,横跨50余年历史,聚焦何家六姊妹命运变迁,以小切口展现大时代,剧集涵盖了年代气息和女性视角两大“爆点”,同时又以细腻入微的笔触勾勒出家庭生活与时代长卷,与去年引发热议的《小巷人家》在质感上有几分相似。值得关注的是,与那些家庭题材中常见的对立性视角不同,《六姊妹》减少、弱化了通过思想观念、家庭伦理引发冲突的惯常套路,更多地依靠家人之间的真挚情感推动剧情,让观众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与其他年代剧相通的是,《六姊妹》并没有刻意回避那些生活重压下家人之间的碰撞与交锋,而是在其间铺就了温情底色,从而通过人物关系的构建与成长,在温情与冲突并存中展现家人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深情与羁绊,让观众体会到家的意义,这与正在热播的《北上》同样有着共通之处。

《北上》于本月初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首周集均收视率达3.823%,创下近三年全国卫视黄金档首播剧的收视纪录,足见其热度。该剧改编自作家徐则臣获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小说,以大运河文化及时代变迁为背景,讲述了运河边6个少年共同成长、北上打拼的故事。剧集以平凡人的烟火人生为叙事视角,展现了运河的百年变迁以及三代人对运河文化的传承。值得一提的是,该剧的主创团队大多在京杭大运河畔长大,因此《北上》可以说是“他们共同的家乡故事”。

剧中,6个少年从青春迷茫到北漂奋斗,最终回归家乡守护运河,展现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家乡始终无法割舍的情怀。此外,《北上》汇聚了老中青三代实力演员,如白鹿、欧豪、胡军、李乃文、王学圻、萨日娜等,通过三代人的生活变迁,展现了运河与居民生活的深度融合,以及大运河文化的传承。

B 共情力衍生破圈力量

《北上》通过运河儿女的个体成长和普通百姓的生活变迁,多维度展现了社会变革,借平凡生活图景折射出浓烈的时代精神与人文情怀。这种“以小见大”的叙事方式看似传统,但聚焦2000年前后的社会变革,让观众真切感受到时代的变迁,进而产生共鸣,这也是年代剧越来越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除了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奋斗的共情,《北上》还生动描绘了传统中国社会中弥足珍贵的邻里人情。剧中以运河花街小院为中心,通过中国式家庭的温情生活以及邻里之间的亲密情谊,再现了相互扶持、守望相助的美好情感,激起了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浓郁的情怀、动人的故事、全新的视角,这些都是激发共情力的有效元素,也能激活剧集的丰富性和生命力,进而实现破圈。回望《人世间》《繁花》《南来北往》《小巷人家》《山海情》《大江大河》等爆款年代剧,不难发现,共情力衍生出的破圈力量不容小觑。这些剧集无论背景是繁华都市、西北戈壁,还是普通小城或大山深处,故事内核都蕴藏着动人心弦的生活温情与生命韧性,依靠真挚细腻的情感流露引发观众强烈共鸣。

以《北上》为例,剧集在描绘家庭邻里温情的同时,对传统观念在当代生活中的意义进行了深刻探讨,只不过这种探讨隐藏在温暖的叙述中。如家庭与邻里对青年北上闯荡的支持与牵挂,青年们带着新技能、新思维返回家乡贡献力量,这种“双向奔赴”的细致刻画,展现了新时代的特质,潜移默化地呈现了守望相助的邻里情、血浓于水的亲情与魂牵梦萦的家乡情,这正是激励与鼓舞观众的共情力量。

的确,年代剧就是有着这样的特别魅力,能够让观众通过一种视觉化、故事化与艺术化的方式,与时光、家乡还有年轻时的自己再度重逢。一度热播的《山海情》同样有着这样的共情魅力,这部剧集不光播出时爆火并引发热议,目前豆瓣评分已高达9.2分,一方面离不开出产过多部爆款的正午阳光,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剧中角色、事件、背景所依托的真实历史与奋斗历程,归根到底还是共情力的作用。

C 本土味值得深度开采

那么,对于宁夏来说,除了《山海情》外,我们能不能再出现爆款?从目前来看,可以说我们拥有这样的潜力。

今年初,爱奇艺新一季迷雾剧场的开篇之作《风中的火焰》就是主打“西北风”的悬疑剧,该剧全程在宁夏取景拍摄,取景地集中在银川市西夏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石炭井影视基地等处。单从国产悬疑剧的拍摄地来看,该剧补足了“西北悬疑”的版图空缺,而且悬疑剧的质感也与西北地区特有的粗粝、冷冽不谋而合。在叙事风格上,同样走的是社会变革下平凡人的命运流转,在描画他们突破困境、寻找出路的过程中,展现西北地区在时代浪潮奔涌而至、社会面临转型变革时的种种变化。应该说,该剧既有悬疑剧的外壳,也有年代剧的内核。

《风中的火焰》一度热播,对宁夏北部矿区的地域文化、人文特色进行了一次生动的展现与传播。显然,想要出现爆款,我们就必须对有本土特色的文化予以深度挖掘与开采,特别是在传统文化与在地题材领域要进行深耕细作。《繁花》里是十里洋场,《六姐妹》里是淮南街巷,《北上》里是运河风光,这些热播剧集的共通之处值得借鉴,即在塑造个性鲜明、丰富多彩的人物群像时,突出人物与家乡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这样才会更容易引发共鸣与共情,同时还要给故事添上温情的底色。同时,这些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来的剧集有其现实性与当代意义,我们其实并不缺少这样的作品,比如本土作家、宁夏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马晓雁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西大滩》。同样是对移民故事的书写,《山海情》的地域在干沙滩,《西大滩》则在盐碱滩,如今都已成为美丽家园,而在几代人的接续努力与奋斗中,蕴含着属于我们的移民文化、黄河文化等等特有地域文化。

还是以《北上》为例,该剧将运河文化、时代精神与个体成长有机融合,拓宽了年代剧既有的时空边界与思想维度,为年代剧创作注入了向上向善的正向价值导向与浸润人心的深厚人文温度,也为严肃文学IP的影视化改编在当下找到了更为开阔的表现空间。因此,我们需要注重文学作品的IP转化,尤其是对于那些具有生命力、创造力、感染力的作品,要充分挖掘其中与时代、民心所呼应的核心内容,通过多元的呈现形式来真正生成温暖人心、打动人心的情感力量,从而传递出奋斗的力量、时代的力量,这样才能更加贴近普通人的生活,为观众提供更有温度的情绪价值。

待播年代剧推荐

《我和我的命》

该剧改编自梁晓声同名小说,讲述一位普通的贵州70后女性在深圳的奋斗历程,从打工妹一路打拼成为企业高管,最终创立公司并上市,堪称《人世间》的浓缩精华2.0版。

《你好1983》

该剧披上了“穿越”的外壳,讲述现代女性夏晓兰意外回到1983年,变成18岁农村女孩,从而勇敢踏上商海弄潮的征程。

《生命树》

由正午阳光出品,塑造了一批为改变草原生态面貌作出贡献的人物群像。

《好好的时代》

该剧以上世纪80年代普通工厂为背景,“重组家庭”人物关系为核心,通过一段30年的情感大戏,讲述两代人在时代变迁中相互扶持、不断成长,共同书写了一段温暖而真实的生活史诗。

《樱桃琥珀》

将青春偶像题材作品放置于上世纪90年代背景之下,通过打造青春怀旧风下的群像成长经历,进而对青春成长进行深刻探讨。

《烟花少年》

描绘了上世纪90年代生长在群山工地的一群孩子的成长故事,用青春热血的少年语境重现波澜壮阔的时代变革。

记者 孙瑞亭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