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写昆虫

版次:15 作者:杜会玲

□杜会玲(宁夏银川)

汪曾祺先生写昆虫的文字,读过多次,但似乎关注点一直停留在语言的优美和科普知识上。因为好多昆虫就连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娃也不曾留意过。我很感兴趣。

汪老是用一种近似孩童的语气来写昆虫的。他自己也提到过,这是写给小朋友读的。他老人家说:我只是希望现在的孩子也能玩玩这些昆虫,对自然发生兴趣。现在的孩子大都只在电子玩具包围中长大,未必是好事。这是汪老为文的一种大情怀,对于孩子们的慈悲与疼爱。

汪老的作品我是极爱的。他写瓢虫的那一段文字,简直像是拈了绣花针在刺绣,针法精妙,色彩明丽,人见人爱。

“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简单的几个词,款款地……折好……顺顺溜溜……收拢——你看到的好像不是一只瓢虫,而是一个穿戴精致,文静漂亮的公主。

北京人把瓢虫叫“花大姐”汪老直赞,“好名字!”他说,“瓢虫,朱红的,瓷器似的硬翅,上有小圆点,特别漂亮。圆点是有定数的,不能瞎点。”每次读到这里我常会笑出声,好像每个瓢虫一出世,就有人拿着个笔等在旁边,要在它瓷器似的朱红的背上按规矩点上几个黑点一样。又道,“小圆点,叫做‘星’,有七星瓢虫,十四星瓢虫……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有的瓢虫吃马铃薯嫩叶,是害虫。我说,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第一次知道,原来瓢虫是分益虫和害虫的。可又忍俊不禁,好像一个小孩子,在对他的好朋友说,你干吗偷我的糖吃!又好像一个大人对他的孩子又爱又恨地说,你就不能做个听话的乖孩子吗?

这些文字,我读过好多遍。读时只觉得写得真好,读着感觉整个身体都轻盈起来,像被春风春雨涤荡过一样,表里俱澄澈。读着,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只长翅的绿蜻蜓或者朱红的瓢虫,在碧草青青的田野里,翩翩地飞舞,款款地落下,折起薄如蝉翼般的衬裙,收拢漂亮的外裙……大自然是如此美好,生命是如此可爱……

可是,汪老仅仅只是给我们科普自然界的小昆虫吗?只是让我们认识大自然,热爱大自然里的那些小生命,进而觉得生活很好玩很美好吗?

一天,翻旧书,读到汪曾祺写给好友朱德熙的一封信。在这封信里,汪老说他想写一些关于昆虫的诗。他提到了瓢虫,说,“诗的意思很明白:外表相似的东西,实质常常大不相同,凡事不可粗枝大叶……”汪老说的,是瓢虫家族里益虫和害虫的事,当然,不仅仅只是说的瓢虫。

2023年,汪曾祺先生写昆虫的一些文字被选编进了小学语文课本,题目叫《昆虫备忘录》。这篇课文写了“复眼”——蜻蜓,“花大姐”——瓢虫,“独角仙”——甲壳虫,“挂大扁儿”——蚂蚱。我看到后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这么好的文章,早都该选编进孩子们的课本了。我相信汪老的这篇文章,不仅孩子们喜欢,老师也会喜欢,所有读到的大人小孩都会喜欢。感谢那位独具慧眼的教材选编者吧!

《昆虫备忘录》,孩子们读到的是可爱,有趣,知识和开心。大人呢,读后想想,就不仅仅只是有趣有知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