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宠不易宠当心饲养风险

不是什么都能撸

版次:04 作者:徐碧颖

近日,银川市民宋女士为一条小生命忧心不已。她通过直播平台购买了一只宠物松鼠,但收到后发现与直播间展示的活泼形象大相径庭——小家伙瘦弱不堪,毛发稀疏,精神状态萎靡,对人有攻击性。面对宋女士的质疑,商家仅以“都这样,养养就好”敷衍回应,这让她更加担心松鼠是否患病。

那么,该如何科学喂养异宠?其为何会攻击主人?网购活体宠物又隐藏着哪些健康和法律隐患?记者就此走访了我市多家异宠体验馆和宠物医院展开调查。

01

饲养异宠成为潮流,种类繁多体验新奇

在追求个性化与新奇体验的潮流下,异宠逐渐成为部分市民的新宠。从蜥蜴、蛇类、蛙类等爬行动物,到仓鼠、豚鼠、鹦鹉等小型啮齿类和鸟类宠物,再到食虫植物、巨骨舌鱼、鳄雀鳝等小众“猛宠”,甚至有羊驼、水豚、安哥拉巨兔等大型萌宠,宠物市场的异宠种类日益丰富。与此同时,各类异宠体验馆、主题馆的涌现,进一步推动了这一热潮。

不可否认,饲养异宠能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和个性化需求,拓宽对生物多样性的认知,带来独特的精神体验。相较于传统宠物,部分异宠日常护理较为简单,健康状况易于观察,对新手较为友好,因此成为一些人的情感寄托。

然而,异宠饲养仍存在诸多问题。由于行业发展时间较短、经验不足,部分异宠养殖成本高、难度大,甚至可能携带未知病原体。此外,市场需求的增长可能助长野生动物盗猎,威胁生态平衡。异宠种类繁多、习性各异,若饲养不当,极易导致动物生病甚至死亡。而部分饲主仅因一时猎奇心理购买,新鲜感消退后可能随意弃养,造成严重后果。例如,鳄雀鳝若被放生至自然水域,会大量捕食本土水生生物,破坏生态稳定。

记者走访我市一家集科普展示与互动体验于一体的异宠馆发现,馆内异宠主要分布在爬宠区和萌宠区。爬宠区内,角蛙、睫角守宫、玉米蛇、巴西巨人捕鸟蛛等近20种珍奇动物齐聚,为游客带来独特的视觉体验;萌宠区则提供豚鼠、羊驼、水豚等温顺动物的互动项目,游客可近距离抚摸、喂食,感受不同生物的触感与习性。

02

饲养不易救治困难,知识耐心必不可少

“好可爱,我也想养!”“我同学家养了条蛇,特别酷!”在采访中,记者常听到年轻人和小朋友对饲养异宠充满向往。然而,这些看似新奇的宠物背后,需要饲养者具备专业知识、足够耐心和相应的物质条件。以爬宠为例,其饲养就蕴含着不少学问。

专业爬宠饲养员向记者介绍:“不同爬宠对环境要求差异很大。比如角蛙需要潮湿环境,而睫角守宫偏好干燥。饲养前必须充分了解其习性,打造适宜的生活空间。”具体而言,饲养爬宠需注意三大关键要素。

首先是环境调控。由于爬宠多为变温动物,需要配备加热垫、加热灯等设备维持适宜温度;通过喷水或放置水盆调节湿度;还需提供自然光照或专业爬宠灯促进钙质吸收。

其次是饮食管理。不同种类食性各异:角蛙以蟋蟀、面包虫为食,睫角守宫喜食果泥和昆虫,蛇类则需喂食老鼠或小鸡。幼体需每日喂食,成体可减至每周2~3次,并需添加钙粉等营养补充剂。

最后是健康监测。爬宠常见疾病包括呼吸道感染、肠胃炎等,饲养者需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食欲和排泄情况。保持环境卫生、避免混养、定期体检都至关重要。

然而,现实中的饲养挑战远不止于此。记者调查发现,当面临高昂治疗费用、驯化困难等问题时,不少饲养者最终选择弃养。其中,医疗资源短缺尤为突出。记者走访银川市多家宠物医院发现,能接诊异宠的机构寥寥无几。一家医院表示,异宠诊费50元(普通宠物20元),仅有院长具备诊治资格。另一家医院则坦言,仅能处理鸟类、乌龟等常见异宠病例,其它种类往往因设备、经验不足而难以接诊。

“异宠病因复杂,但医院病例积累少,专业人才紧缺。”一位医生道出了行业困境。这种医疗资源的匮乏,使得患病异宠往往面临救治无门的窘境,进一步加剧了弃养风险。

03

理性谨慎选择,异宠风靡背后的双重风险

在社交平台上,水豚叠叠乐、雪貂钻洞洞等异宠视频吸引了大量关注,这些新奇有趣的画面让不少市民忽略了异宠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

专家指出,异宠多为野生动物驯化而来,可能携带四大类传播疾病: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和真菌感染。例如,蜥蜴的粪便可能传播沙门氏菌,引发高热、腹泻甚至败血症;水豚可能携带钩端螺旋体,导致黄疸、肾衰竭;仓鼠可能传播隐孢子虫和鼠咬热细菌,引发肠道疾病或全身感染;土拨鼠更可能携带鼠疫杆菌和狂犬病毒,致死率极高。更危险的是,异宠病症隐蔽性强,如仓鼠携带的隐孢子虫可能长期无症状,却通过粪便污染水源传播。这些病原体对普通人已构成威胁,孕妇、5岁以下儿童及免疫力低下者则面临更高风险。

“线上购买的风险可能更大些,所以我们更推荐消费者线下看好了再买。”一家异宠体验馆饲养员说,他的店里的角蛙几年前购买时价格为300多元,而现在网上100多元就能买到,还有不同颜色供挑选。记者随即打开某电商平台,发现角蛙价格低至几十元甚至十几元,商家承诺活体且以开箱视频售后,并使用“基因变异”“双色霸王”等噱头吸引消费者。但实际交易中,实物与宣传不符的情况屡见不鲜。消费者小周反映,收到的宠物与视频展示差异巨大,卖家却以“美容后就好”等理由搪塞。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异宠在运输过程中极易因环境骤变而突发疾病,且病情恶化速度惊人。

业内人士表示,宠物在运输过程中,由于环境突然改变,极易出现生病的情况。“异宠大多原本是野生动物,一旦生病,病情恶化的速度超乎想象,有时上午发现生病,下午就可能病危。”

04

饲养需三思,异宠热敲响生态警钟

业内人士透露,部分异宠来源不明,检疫状况成谜,可能涉及野生动物走私等灰色产业链。这些外来物种一旦逃逸或遭弃养,将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如巴西龟、鳄龟等因放生已对水域生态构成威胁,饲养者可能因此承担刑事责任。

业内人士建议,消费者应选择具有正规繁育许可的商家购买异宠。宠物带回家后,需观察其健康状况,有条件的话可请兽医检查,确保无疾病后再饲养。同时,要注意卫生,接触宠物后及时洗手,定期清理笼舍、更换垫材、处理粪便,避免直接接触宠物的分泌物或排泄物。

“小松鼠看起来可爱又新奇,一百多元就能买到,我觉得就算养死了损失也不大,放在家里也不会引人议论。”宋女士坦言,当时看卖家养得很好,以为很容易,没考虑那么多。这种心态在异宠消费者中颇具代表性。

异宠饲养并非易事,饲养者应理性选择,充分了解其习性和需求,做好饲养准备和长期规划,以降低异宠生病或死亡的风险。同时,要依法养宠,维护生物安全,尊重动物的生活习性,切不可盲目跟风、随意购买或任性弃养。

记者 徐碧颖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