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可爱的先生

版次:16 作者:杜会玲

只读汪曾祺的小说,你肯定是感觉不到他身上的士大夫气息的。但你若读了他的散文,再读了他写给同学亲友的书信,就不得不由衷地笑着承认,先生的确是当得起“士大夫”这一称呼的。其人可隐可仕,可退可进,宠辱不惊,豁达散淡,白发童心。琴棋书画,多才多艺,可上台为作家授课,也可下厨为家人做饭。

读先生的书信,常会想到古人那些有名的书法帖子,《奉橘帖》《肚痛贴》《鸭头丸帖》《韭花帖》等。也会想起苏轼,那个又会做官又会作词又会吃喝的大文人来。

先生给好友朱德熙写信,对朱先生寄给他的杂志《文物》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杂志上有朱先生的一篇发言。汪先生说,“员付篓二盛印副”的“付”,我觉得可能是扁矮的竹器,即“篰”。黄山谷与人贴云“青州枣一篰”(见《故宫周刊》某期)。今上海人犹云水果一小篓曰“一篰”。——为了一个字的意思,先生举了诸多例子佐证还不罢休,末了还请朱先生再去“问问伯母和别的老上海看”。其治学之严谨可见一斑。

有意思的是,他还在信里教朱先生做菜。什么油条切段,塞入拌了榨菜和葱的肉末回炸……极有味;木耳菜煮汤,极滑,似南方的冬苋菜。还有一道西菜“金必度汤”,配料是哪几样菜,要怎么切,怎么煮开,加牛奶,加味精……如有奶油,味道更为丰腴等等。他还告诉朱先生一件事,儿子汪郎买了三只活鸡,无人敢宰,只好他亲自动手。“生平杀活物,此是第一次。”且自夸,“我三个月来每天做一顿饭,手艺遂见长进,何时有暇,你来喝一次酒。”

想朱先生了,他写,“西四近来常常有杀好的鳝鱼卖。你什么时候来,我给你炒个鳝鱼糊吃。但怕有鳝鱼,你不得空;你有空,鳝鱼又买不着!”汪先生的美食,不仅家里人经常享用,外地的一些作家朋友也都吃过。汪先生在自己的散文里曾说过一句话,愿意做菜给别人吃的人是比较不自私的。只有心里装着善和爱的人才会如此待人吧。

有一封信里,他告诉朱先生,因为单位停电干不成活儿了,他难得偷空回了一趟家,老伴儿上夜班去了,女儿洗澡去了。“一个人炒了二三十个白果,喝了多半斤黄酒,读了一本妙书。”然后就开始讲他所谓的“妙书”,即赵元任的著作《国语罗马字对话戏戏谱最后五分钟一出独折戏附北平语调的研究》——妈呀,光读这题目都得费半天劲,读完也不解其意。老头儿直赞这本书比赵元任翻译的《爱丽斯漫游奇境记》还要“好玩”。强烈建议朱先生一定要看看。由此大概又想起他在西南联大读书时的光景,想起朱自清、闻一多、沈从文、金岳霖、吴宓等诸多老师来,感慨道,“那时候,那样的人,做学问,好像都很快乐,那么有生机,那么富于幽默感,怎么现在你们反倒没有了呢?”……正写着,突然止笔了,因为“听见脚步声,女儿已经回来了,就此打住!”——他要给女儿做饭去了。

哈,可敬的可亲的可爱的先生啊!

□杜会玲 (宁夏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