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5 作者:李鲲鹏
今年,银川市再度调整公共租赁住房申请的收入审核标准,申请家庭人均月可支配收入上限由5080元提升至5330元,升幅达4.9%。作为住房保障体系的关键制度,银川市保障房建设自启动以来,已连续14年实施“降准扩面”政策。保障范围从最初聚焦低收入群体,逐步拓展至灵活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以及各类引进人才,实现了从“居者有其屋”到“居者‘优’其屋”的跨越,让城市住房保障制度持续完善,群众期盼得以充分满足。
A
保障力度大 新市民感受政策温度
4月2日,市民刘新来到市民大厅A5厅办理窗口,咨询最新的保障房配租政策。去年,来自甘肃的刘新来到银川,成为一名快递员,作为城市“新市民”,他了解到银川保障房政策保障力度大,且房屋品质优良,这让他坚定了在银川发展的决心。
工作人员向刘新介绍了宝丰健康城E区保障性租赁住房。该房源位于兴庆区国商东街与国商南路交叉口东南280米处,共有662套,单套建筑面积在74.71平方米至86.99平方米之间。保障性租赁住房租金为17元/平方米/月,新就业大学生租金优惠至12元/平方米/月,房屋精装修且集中供暖。小区品质优良,交通便捷,教育、医疗配套设施完善。
随后,刘新前往宝丰健康城E区实地看房。小区绿化宜人,物业管理到位,每栋楼都配备了楼栋管家,为居民解决各类问题。室内家具家电一应俱全,床、沙发、衣柜、电视柜等应有尽有,真正实现“拎包入住”。
银川市住房保障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持有《银川市住房保障证》(承租保障性租赁住房资格)以及《银川市新就业人员承租保障性租赁住房凭证》且尚未实物配租的轮候家庭,均可参与此次实物配租。意向登记从3月28日就已经开始,到4月28日截止,按照房源与家庭1:1等额对应原则进行。
B
存量房变保障房 银川施行供给新模式
宝丰健康城E区保障性租赁住房,是存量房转保障房的典型案例。银川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自去年起,我市多次收购三区两县一市范围内已建成未售出的商品房(包括住宅和公寓),将销售困难的存量房转化为保障房。此举既解决了新建保障房工期长的问题,又缓解了存量房的销售压力。
据悉,银川市已成功收购6个存量商品房项目用作保障性住房,后续将陆续投入使用,进一步丰富全市保障性住房供给。我市选定宁夏建投城市运营管理有限公司、银川宜佳住宅建设服务有限公司两家国有企业作为收购主体。自收购工作开展以来,已连续发布三批房源征集公告,征集范围覆盖全市,共征集到符合收购条件的项目38个,房源8200余套。
银川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称,对于收购的毛坯存量商品房,将按计划陆续进场施工,确保尽快投入使用。目前,银川市已成功完成立达朱雀国际公寓、建博花园、澳海澜庭等6个存量商品房项目的收购工作,共计3175套、25.74万平方米,这些房源将用作保障性住房,切实保障群众住有所居、住有宜居、住有安居。
随着银川市综合竞争力提升、人口持续流入,我市构建起广覆盖、分层次、多元化的住房保障体系,切实解决住房困难家庭居住问题。外来务工人员、新市民被纳入住房保障范围,毕业不满3年的新就业大学生可享受租金优惠,外地来银务工人员名下无房即可获得保障。保障房的配套设施、区位环境等也在不断优化。
C
畅通举报渠道 确保公平申请
今年,银川市高桥二期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启动申请,意向销售价格约为每平方米5500元。该项目拟新建配售型保障性住房752套,面向本市城镇户籍住房困难家庭以及引进的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等群体。银川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价格低于周边商品房。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最大面积120平方米,保障房的面积、户型、类型正根据群众需求不断调整,让群众以保障性住房价格享受商品小区品质。
保障性住房作为制度保障与兜底,确保公平申请是基本原则。银川市住建局通过核查信息、入户走访、现场监督等方式,加大对提供虚假资料骗取住房保障行为的查处力度。多次前往派出所、社区、居住地、工作单位等实地核查,对45户提供虚假材料获取住房保障资格的家庭进行查处并取消资格。通过公安、人社、自然资源等部门对1.56万户保障家庭、2.6万人的车辆、住房、社保等信息进行“不见面审核”,经数据比对,发现617户存在名下有房、有车、合同逾期等违规居住疑点问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取消其住房保障资格,并督促运营管理单位做好腾退管理工作。
银川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通过畅通举报渠道、鼓励公众参与、奖励有效举报、快速整改问题等举措,形成“投诉收集+登记办理+督办回访”工作闭环,实时收集民情民意、摸排群众投诉问题。截至目前,该局累计处理各类渠道反映的保障房小区违规使用行为的监督、举报和投诉315件,下发行政文书20份,制作行政调查笔录35份,对3起利用保障房牟利的违法案件移交相关执法部门依法处理。
在智慧管理方面,我市借助“我的宁夏”APP,实现快捷审批、高效监管,不断提升住房保障工作的精细化水平。
记者 李鲲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