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猿类》

一部生动的人类道德心理进化史

版次:12 作者:吴璇

在人类发展的漫漫长路中,是什么因素让我们从猿类这种生物中脱颖而出,构建起如今复杂的人类社会与文明?最近出版的一本名叫《超越猿类》的新书,为我们揭示了其中关键。

进化路上的生存密码

人类与黑猩猩等类人猿拥有共同祖先,在进化的进程中,人类逐渐产生了独特的道德情感。起初,人类通过个体选择、亲属选择和互惠利他主义,使道德在自然选择中不断发展,进化出同情、忠诚、信任、尊重、怨恨和内疚等道德情感,这些情感对小型群体的生存至关重要。作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在原始部落中,当某个成员受伤时,其他人会给予帮助和照顾,这就是同情与忠诚情感的体现,这种情感让部落成员紧密相连,共同面对生存挑战。

作者指出,道德情感依赖深度共情能力,它是同情和忠诚等联结情感的基础。人类的深度共情能力使我们能够真切感受他人的情感,进而发展出信任和尊重等协作道德情感,以及怨恨和内疚等反应性情感,这为更复杂的合作提供了可能。与黑猩猩相比,人类道德情感的适用范围更广、更具灵活性,这让我们能建立起更庞大、更复杂的社会群体。

基因与文化的共舞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道德规范开始了从基因到文化共同进化的转换。文化传播的规范与人类学习、内化这些规范的心理能力相互影响、共同发展。规范心理通过责罚违规者来强化合作,伤害、忠诚、互惠、自主和公平这五组核心道德规范与情感紧密相连。在不同文化中,这些核心道德规范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优先级,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道德文化。

比如,在一些部落文化中,忠诚规范表现为对部落绝对的服从和守护,为了部落利益可以牺牲个人;而在现代社会,公平规范体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每个人的基本权利。道德规范与道德情感共同构成了人类道德开放性和多元性的基础。当道德规范出现不确定性或冲突时,道德推理便发挥作用,通过对类似案例进行一致性推理,道德观念成为解决争端、协调共同生活问题的灵活机制,同时也促进了知识的获取与传播。

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回顾过往,人类道德有进步也有倒退。废除奴隶制无疑是道德进步的光辉典范,它体现了人类对平等和公正的追求;而贫富差距的增大则是道德倒退的表现,反映出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正。道德进步和倒退取决于人类应对排斥和不平等问题的能力,这背后是道德心理、复杂社会结构以及人类认知水平这三个关键因素的相互作用。

书中还关注到性别平等、阶级平等、种族平等这些现实议题,指出道德知识的传播能推动社会改革,促进社会融合。

《超越猿类》一书通过对人类道德心理进化历程的深入剖析,让我们清晰认识到道德在人类崛起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它不仅是解决相互依存生活问题、维护集体团结的生物文化适应,更是推动人类社会制度发展、知识创新和智力进步的重要力量。阅读这本书,能让我们站在历史和进化的高度,思考人类道德的发展,为我们理解自身、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深刻的启示。

记者 吴璇

图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