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海路

一条街道的时尚生长史

版次:13 作者:李尚

在银川城北,一条与贺兰山路平行的街道正悄然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它东起红胜街,西抵唐徕渠畔,全长不足4公里,却见证着银川城乡融合的历程。沙海路,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在诉说着从农耕田园到城市美学的蜕变,近几年的网红文化,更让这条街巷成为观察银川城市进化的绝佳样本。

01 “沙渠”记忆黄土的胎记

若将时光倒转四十年,今日沙海路所在之处仍是银川郊区满春乡的沙渠村。《银川市地名志》记载,沙渠村1983年由沙渠大队改置,因辖域内沙渠得名,辖沙渠桥庄、刘家庄、陈家庄、北王庄、罗家湾子、赵家沙滩6个自然村。其中,沙渠桥庄在朱家寨子西北,清代杨姓居民居此,俗称杨家庄,曾名沙渠大队第四生产队,1986年以庄北桥名命名,聚落在银新干沟与沙渠交会处南侧。那时沙渠村的村民委员会就驻在沙渠桥庄。

2003年的行政区划调整,成为这片土地命运的转折点。当沙渠村划归贺兰县习岗镇时,村民或许未曾料到,脚下耕作多年的土地,作为贺兰工业园区德胜片区西南一隅,在发展上也开启了加速模式。2007年,沙渠村的3400亩耕地全部被征用。为了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贺兰县建设了沙渠村安置小区塞上名居。自此,这片地城市化进程开始加速。

02 一条街真正“活”了起来

天鹅湖小镇和海亮国际社区的业主们,或许仍记得十多年前初入住时的景象:建筑工地的铁皮围挡外,沙海路上来回的货车卷着沙尘呼啸而过,最近的菜市场需要骑车三公里。这种“住进孤岛”的困境,很快迎来破局。往后的十几年间,从天鹅湖小镇、海亮国际社区、恒大御景、公园华府、凤凰华府……一个个小区林立而起,沙海路也呈现出独特的城市肌理。

随着银川“十五分钟生活圈”规划的落地,沙海路的公共服务网络在细微处生长。从幼儿园到小学,让这条街的早晚充满童声,最令家长群体振奋的,是景博中学沙海路分校的设立,将名校教育资源注入街巷末梢,其操场围栏特意采用镂空设计,让放学的孩童能望见唐徕渠畔的落日。

交通动脉的疏通,则让这条街真正“活”了起来。2018年建成的凤凰桥,将贺兰县到银川市区的车辆分流,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堵塞。2022年底,贺兰山路与民族街交叉口快速化改造项目正式通车,贺兰山路下穿民族街的城市隧道,使纵横的车流分开,通行效率显著提高。

早两年,每逢雨天,海亮国际社区的居民都会开玩笑说:“欢迎来海亮看海。”2024年,为完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贺兰县住建局对沙海路(唐徕渠-红胜街)道路进行改造加宽,安装雨水、再生水管道及道路照明等,新改造的街道令人耳目一新。“第一次见到红绿灯安在路面上。”附近居民刘承川说,在虹桥路和沙海路交会处,还有桃李街和沙海路交会处,都有地面信号灯,人流量、车流量大的时候,不仅能起到补充信号指示的作用,还让街道更加美观。每天傍晚,他从沙海路拐入桃李街去接孩子,看着街道上的信号灯亮起,总有种不一样的心情。

03 绿意浇筑的生活美学

若从高空俯瞰,沙海路被两条碧玉腰带夹在中间:北侧的唐徕渠绿带如翡翠镶边,南侧的德胜滨河路生态运动公园似玛瑙叠翠。这两片城市绿肺,在2023年后完成了从“城市绿地”到“生活剧场”的蜕变。

在沙海路居民的日常里,唐徕渠与滨河运动公园不仅是地理坐标,更是丈量生活质量的标尺。清晨六点半,当第一缕阳光掠过渠畔的垂柳,58岁的李德祥已戴上运动手环,开始沿着唐徕渠的绿廊慢跑,“以前总羡慕上海有滨江步道,现在咱银川的唐徕渠也不输排面!”他的运动轨迹在悦跑圈APP上实时更新,常能收到跑友们的点赞。

周末,滨河路生态运动公园的篮球场、排球场总被年轻白领们“包场”。市民王宏磊每周四午休都会约同事打球,“这儿的场地很舒服,也很热闹,我在这里还认识了几名球友,一问都是邻居。”

事实上,这种“双园生活”正在重塑居民的时间感知,不知不觉延长了沙海路沿线居民日均户外活动时间。“以前总觉得健康生活需要‘刻意安排’,现在出门遛弯就能健身,这种‘无意识养生’反而让坚持变得容易。”李德祥的感慨,道出了沙海路独有的生态红利——当绿化带从景观变成生活容器,居民便成了行走的幸福标本。

04 “新市井”的流量密码

当城市学家还在争论“网红经济是否侵蚀在地文化”时,沙海路的店主们已用创意作出回答。这条路上平均每200米就有一家“小红书必逛店铺”,但它们拒绝成为千篇一律的流量奴隶,而是将西北风物与现代美学熔铸成新烟火主义。

从早年凭平价韩式烤肉爆火的熙珍烤肉,到2025年小红书打卡榜常客Aakery、有岳Bistro以及各种咖啡店、酒吧,这条街的流量密码折射着城市审美的升级。初代网红熙珍烤肉曾创下排队两小时的纪录,其霓虹灯牌与不锈钢烤盘上的滋滋油花,是沙海路商业启蒙期的共同记忆;而今街上的清吧用鸡尾酒解构西北烈酒文化,面包店也早早将全网最新的爆款摆在玻璃柜中,最时兴的Bistro里每天坐满顾客,品尝着精酿啤酒和美食……

这些店铺构成的“新市井”,正在重塑街道的温度计量方式。大众点评数据显示,2024年沙海路“餐饮类店铺客单价同比增长52%”,而小红书的“街拍指数”里,这条路的时尚浓度比三年前提升三倍不止。当商业扎根于社区肌理,流量便不再是稍纵即逝的烟花,而是温暖恒久的街灯。

记者 李尚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