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16 作者:梁莉薇
新闻背景
据报道,近日,广州出现多家“AI洗头店”。商家通过全自动设备,为顾客提供智能化洗护服务。顾客躺上按摩床后,可以选择速洗、普通、加时、淋水或养护模式,力度有低、中、高三档,还能根据头发长短选择相应模式,约13分钟即可完成洗护全流程。
商家打出“AI洗头”的招牌,当然不止上述功能和服务。据新闻中的商家介绍,AI洗头可通过机器设备,为顾客提供智能化的发质和头皮健康检测,并根据顾客发质的干性、油性以及头皮特征,匹配相应的洗发水和洗头模式。一套服务下来,收费只要19.9元,比许多发廊还便宜,吸引不少消费者前去体验。
对AI洗头这一新生事物,各方看法纷纭。有人认为是商家的营销噱头,也有人认为是一种消费场景创新,还有人质疑AI洗头的体验不佳,“没有抓之类的(操作),纯属就是水冲”。但对比来看,AI洗头显然不能被简单划为“伪科学”范畴。在今年的消博会、广交会等展会的前沿科技展区,服务机器人已经唱起了“主角”。从迎宾、导引、表演,到端茶、倒水、清洁,甚至除冰、防爆等等,都有机器人的身影。人形机器人频频“出圈”,其强大能力和应用潜力令人惊叹。在此背景下,AI洗头,似乎也没什么可新奇的。
网言网语
网友@未来已来:说是AI,其实就是预设程序吧?建议商家诚实点叫“自动化洗头”,别蹭AI热度了……不过比理发店Tony硬聊办卡强!
网友@职场牛马:对于午休时间紧张的上班族来说,13分钟快速洗护很有吸引力。如果能保证卫生标准和基础服务质量,这种高效率的消费模式或许会越来越受欢迎。
网友@马什么梅:机器洗头再智能,也替代不了手艺人的经验。比如按摩力度、头皮放松等细节,还是需要人工调整。不过,新技术的出现也提醒我们要与时俱进,思考如何提升服务附加值。
文字由 梁莉薇 整理